东眺湖波十里平,竹椽疏舍瞰澄瀛。
山花暗落谈经地,水鸟时闻念佛声。
荠树绕天春色晚,綵云垂地夕凉生。
后车官冷曾过此,祗得幽人笑缚缨。
东眺湖波十里平,竹椽疏舍瞰澄瀛。
山花暗落谈经地,水鸟时闻念佛声。
荠树绕天春色晚,綵云垂地夕凉生。
后车官冷曾过此,祗得幽人笑缚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景。开篇“东眺湖波十里平”即设定了一个广阔而平静的湖面,湖水如镜般静谧,波澜不兴。紧接着“竹椽疏舍瞰澄瀛”则描绘出一处清幽的居所,竹木掩映之下,简洁的房屋透露出一丝高远与超脱。
诗人随后转向自然景物的描述,“山花暗落谈经地,水鸟时闻念佛声”中,山花轻轻飘落,似乎在这静谧之地进行着庄严肃穆的经文讨论。水鸟的鸣叫则如同念佛的声音,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荠树绕天春色晚,綵云垂地夕凉生”这两句诗,则通过春日晚来的草木生长与暮色降临时云层的变化,表达了季节的流转和自然界的生命力。春意盎然之中夹带着一丝凉意,是时间流逝与自然变迁的体现。
最后两句“后车官冷曾过此,祗得幽人笑缚缨”则由景入情,由古代官员的往事引出诗人的感慨。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中的人,他们或许会对这份孤寂与自由感到满足,甚至以此自得其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领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