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
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
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南陌。
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朱楼水侧。
雪面波光,汀莲沁颜色。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寂。
三十六矶重到,清梦冷云南北。
买钓舟溪上,应有烟蓑相识。
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
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
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南陌。
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朱楼水侧。
雪面波光,汀莲沁颜色。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寂。
三十六矶重到,清梦冷云南北。
买钓舟溪上,应有烟蓑相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其中融入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情变迁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红衣女子的倩影,她的容颜如同初雪般纯洁,鬓发却未染上岁月的白霜,显然是在强调她青春的美丽与独特。
“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柳树被风吹弯曲,像是被岁月无情地扭转,而曾经明亮的溪水如今却变得幽深而清澈。这不仅是景物的改变,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中的“乌衣”可能指的是那位女子所穿的服饰,而“细语”则传达了她柔和而又充满情感的声音。这里的“伤绊惹”和“茸红曾约”暗示了一段过往的情缘,带有一丝哀伤和不舍。
接下来的“南陌。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朱楼水侧”描述了诗人在南边的小路上追忆着过去的某位刘郎,他们曾经共同寻找那些漂泊的花朵,留下的只是脚印和回忆。而“朱楼水侧”则是对那段记忆的地标式描绘,或许是一处风景,也可能是他们相遇的地方。
“雪面波光,汀莲沁颜色。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寂。”这里的“雪面波光”和“汀莲沁颜色”描绘了一幅冬日湖面的景象,那里的水面上飘浮着荷花,带有一种清冷而又静谧的美。诗人回忆起当时与那位女子在精致的帐幕中共度的美好时光,他们曾经一醉方休,对着那些华丽的织物低吟浅唱,而现在却只剩下寂静和孤独。
“三十六矶重到,清梦冷云南北。”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隔阂。三十六矶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而“清梦冷”则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味,那些梦境如今只剩下冰冷的云烟,飘散在南北之间。
最后,“买钓舟溪上,应有烟蓑相识。”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逃离现世,寻找旧情的愿望。通过购买一艘钓舟,在溪流之上漂泊,他期待着能够重逢那些懂得他心的人,那些与他有着共同记忆的朋友。
整首诗是一曲对过往美好的追念和怀旧,是对青春和爱情的无常的一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