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
《杂诗》全文
清 / 黄之隽   形式: 古风

丝布皆可服,本自机上分。

布作缟素色,丝成罗绮春。

载染红紫艳,花色争鲜新。

紫绮裁穷裤,红罗制舞裙。

细腰同结束,密与支体亲。

回顾衣桁间,缟袂积埃尘。

罗绮虽见爱,私亵不可陈。

布素虽见弃,拂拭有馀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丝和布在服饰制作中的不同用途与价值,以及人们对它们的不同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丝与布从原料到制成衣物的过程,以及人们对于衣物的喜好与珍惜。

首先,诗开篇提到“丝布皆可服,本自机上分”,点明了丝与布作为服装材料的普遍性,它们都是通过织机加工而成。接着,“布作缟素色,丝成罗绮春”两句,对比了布料的素雅与丝线的华美,生动地描绘了两种材质各自独特的美感。

随后,“载染红紫艳,花色争鲜新”进一步展示了色彩丰富的丝织品,如同花朵般鲜艳夺目,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紫绮裁穷裤,红罗制舞裙”则具体描述了丝与布被用来制作不同类型的衣物,如紫色的裤子和红色的舞裙,体现了服饰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

“细腰同结束,密与支体亲”这两句赞美了衣物与人体的贴合度,强调了穿着的舒适与美观。最后,“回顾衣桁间,缟袂积埃尘。罗绮虽见爱,私亵不可陈。布素虽见弃,拂拭有馀芬”表达了对衣物的珍惜与怀念,即使旧衣物因不常用而积满灰尘,但其原有的美好与香气仍能唤起人们的回忆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丝、布及其制成衣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服饰文化中的美学追求与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衣物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重视。

作者介绍

黄之隽
朝代:清

(1668—1748)清江苏华亭人,字石牧,号?堂。康熙六十年进士,官编修。曾提督福建学政。坐事罢官。性喜藏书,工诗文,著述甚富。有《?堂集》,又集句为《香屑集》。
猜你喜欢

柳屏在宁波度其必过此得书已归太仓矣因寄·其一

随俗蹉跎会面违,坐才奔走寄声稀。

徒劳设伏遮归路,不觉平明敌溃围。

(0)

感兴四首·其四

方诸能召水,磁石不引金。

因知天下事,所贵在同心。

(0)

苏州汪秀才见访江陵草堂以诗贻之

漂泊江乡老此身,柴门长闭任家贫。

云霄放鹤浑闲事,风雨看花又一春。

抱玉几年终献楚,怀书垂老莫于秦。

昨朝忆共接舆醉,竹下狂歌见性真。

(0)

秋日小园雨后遣怀

性直难干谒,峕清愧贱贫。

江山双草屦,岁月一纶巾。

秋色梧桐老,晴光橘柚新。

寥寥宋玉宅,千古闭荆榛。

(0)

荆南怀郑汝推

吾忆郑交甫,清狂世其痴。

留金为结客,买剑赠相知。

慷慨吴公子,悲歌高渐离。

风尘淹此日,头白欲何为。

(0)

送俞山人还汉阳

落日下平原,秋林白露繁。

独怜长路客,栖托向谁门。

卖赋金何有,还家舌尚存。

剑歌空自苦,江汉有芳荪。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