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十八》
《回波乐·其十八》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自有无用身,观他有用体。

子细好推寻,论时几许呆。

佛性五荫中,眼看心不解。

终日求有为,屈屈向他礼。

(0)
鉴赏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回波乐(其十八)》。诗中以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探讨了“有用”与“无用”的概念,以及对佛性理解的不同态度。

首先,“自有无用身,观他有用体。”这两句诗提出了一种对比,即存在一个看似无用的存在,却能观察到周围事物的有用之处。这里“无用”并非真正无用,而是指从表面或传统意义上无法直接看到其价值或功能。通过观察他人的“有用”,反衬出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接着,“子细好推寻,论时几许呆。”这两句鼓励读者深入思考,仔细探究,指出在讨论或判断事物时,可能会陷入某种“呆板”的思维模式。这里的“呆”可能指的是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的思考方式,强调了灵活思考的重要性。

随后,“佛性五荫中,眼看心不解。”这两句将话题转向对佛性的理解。在佛教中,佛性通常被理解为所有生命内在的觉悟或智慧。然而,即使在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中,人们的眼睛看到了现象,但内心却难以真正理解和领悟佛性的真谛。这反映了对深刻真理追求的复杂性和难度。

最后,“终日求有为,屈屈向他礼。”这两句描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外在成就和形式化的行为,却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内在的平静。这种“屈屈”可能指的是对外在形式的过分依赖和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忽视。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过度追求外在成功和形式化礼仪的反思,呼吁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需求和内在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反思,探讨了关于存在、价值、理解与追求的深刻哲学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洞察和对人类行为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怀亲堂

升堂知孝子,即事每思亲。

根本由先世,栽培得后人。

一林香自好,四序感如新。

勿作商颜恋,家传汉幄臣。

(0)

寿颍季

有屋须生子,为家要及时。

云山千态度,弓冶几书诗。

寿日能佳事,秋风况捷期。

长年一杯酒,吾与菊花知。

(0)

镜湖

苍苍烟霁塔,了了月明山。

坐久忽不见,濛濛杳杳间。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六十七

青漆楼高制作奇,当时纯不用琉璃。

东昏幸自嗤梁武,不道东昏更可嗤。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三二

杏堂缭绕过梅堂,小竹高松映苑墙。

白雪飞残红雾密,乘舆不到却凄凉。

(0)

到马塍哭尧章·其二

南宫垂上鬓星星,毕竟襕衫不肯青。

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