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棘锄茅径始开,客衣轻露洒珠来。
云中细入仙人境,天际遥看白帝台。
树果垂垂秋色老,山猿攘攘暮声哀。
行穷浮世难行路,故国沧洲未得回。
伐棘锄茅径始开,客衣轻露洒珠来。
云中细入仙人境,天际遥看白帝台。
树果垂垂秋色老,山猿攘攘暮声哀。
行穷浮世难行路,故国沧洲未得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蔺州寨进入向堡的旅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首句“伐棘锄茅径始开”,生动地描绘了开辟道路的过程,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开拓精神。接着,“客衣轻露洒珠来”一句,通过露珠轻洒衣裳的细节,营造出清晨清新凉爽的氛围,也寓意着旅途中的清雅与宁静。
“云中细入仙人境,天际遥看白帝台”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眼前的景象与神话传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云雾缭绕之中仿佛进入了仙境,远处的白帝台则成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象征。
“树果垂垂秋色老,山猿攘攘暮声哀”描绘了秋季的景象,树上的果实逐渐成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而山中的猿猴在黄昏时分发出哀鸣,既增添了环境的凄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行穷浮世难行路,故国沧洲未得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旅途中,面对难以逾越的困难,诗人感叹于无法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流露出一种深深的乡愁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山水本相须,往往不相假。
孰若兹山奇,石泉两绝也。
石自泉中出,泉自石中泻。
泉味既甘寒,石貌亦萧野。
点缀俱玲珑,布置极幽雅。
平者如匡床,窔者如广厦。
艳如青莲蕊,古如紫芝把。
如蟾复如蛛,如狮复如马。
此是石恢奇,请说泉潇洒。
或飘如曳帛,或纷如掷瓦。
或沸如茶铛,或镕如金冶。
如鱼张口吸,如沫齿缝下。
有响击空山,无声走石罅。
泉石既相遇,相聒不肯舍。
流来经委折,转入更虚閜。
连峰列如屏,其下荫松槚。
有草碧如染,有花鲜如楮。
是石皆可憩,是林皆可藉。
逢岩可安灶,遇坎可泛斝。
坞可名藏春,湾可题销夏。
水从岩际度,人向石上跨。
悬厓时戟面,淙流或没踝。
磴苔置屐滑,箭风当面打。
恋赏成久淹,入暝转惊讶。
昏黑度前冈,迷路穿樵舍。
鬼灯光如漆,的的照篱笆。
咒力厌怖魂,齐声诵般若。
溪回路忽断,危桥独木槎。
游人颠坠厓,坭泞交喧咤。
衣帻不及顾,时时伤髀胯。
溪山到处有,好事人恒寡。
堕崄与啼厓,胜事古来诧。
我欲纪兹游,钝笔不堪写。
一死博河豚,戏语同游者。
《羽甫家兄招游石涧同区茂对区君玉犹子仲昭流连迨暮归途狼藉赋此纪兴》【明·李之世】山水本相须,往往不相假。孰若兹山奇,石泉两绝也。石自泉中出,泉自石中泻。泉味既甘寒,石貌亦萧野。点缀俱玲珑,布置极幽雅。平者如匡床,窔者如广厦。艳如青莲蕊,古如紫芝把。如蟾复如蛛,如狮复如马。此是石恢奇,请说泉潇洒。或飘如曳帛,或纷如掷瓦。或沸如茶铛,或镕如金冶。如鱼张口吸,如沫齿缝下。有响击空山,无声走石罅。泉石既相遇,相聒不肯舍。流来经委折,转入更虚閜。连峰列如屏,其下荫松槚。有草碧如染,有花鲜如楮。是石皆可憩,是林皆可藉。逢岩可安灶,遇坎可泛斝。坞可名藏春,湾可题销夏。水从岩际度,人向石上跨。悬厓时戟面,淙流或没踝。磴苔置屐滑,箭风当面打。恋赏成久淹,入暝转惊讶。昏黑度前冈,迷路穿樵舍。鬼灯光如漆,的的照篱笆。咒力厌怖魂,齐声诵般若。溪回路忽断,危桥独木槎。游人颠坠厓,坭泞交喧咤。衣帻不及顾,时时伤髀胯。溪山到处有,好事人恒寡。堕崄与啼厓,胜事古来诧。我欲纪兹游,钝笔不堪写。一死博河豚,戏语同游者。
https://shici.929r.com/shici/D5lq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