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明有事禋方泽,短夜无眠数漏签。
笾豆惟馨陈黍稷,降升斯恪式精严。
恩叨登麦秋逢有,念切滋禾雨继沾。
玉几年年亲奠帛,敢辞星火候方炎。
质明有事禋方泽,短夜无眠数漏签。
笾豆惟馨陈黍稷,降升斯恪式精严。
恩叨登麦秋逢有,念切滋禾雨继沾。
玉几年年亲奠帛,敢辞星火候方炎。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在夏至日祭祀方泽后所作。诗中描绘了祭祀的庄严仪式和皇帝对农业丰收的深切期盼。
首句“质明有事禋方泽”,描述了清晨祭祀方泽的情景,充满了庄重与虔诚。“短夜无眠数漏签”则表现了祭祀前夜的漫长等待与内心的波动,通过数漏签来打发时间,暗示了仪式的神圣与重要性。
接着,“笾豆惟馨陈黍稷,降升斯恪式精严”两句,描绘了祭祀时摆放祭品的场景,笾豆香气四溢,黍稷之物排列整齐,整个过程严谨有序,体现了祭祀的庄重与仪式感。
“恩叨登麦秋逢有,念切滋禾雨继沾”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敬畏。皇帝感激上天赐予的恩惠,希望在秋季麦收之时能有充足的雨水滋润庄稼,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的谦卑态度。
最后,“玉几年年亲奠帛,敢辞星火候方炎”两句,表达了皇帝每年亲自参与祭祀活动的决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愿意坚守岗位,体现了他对祭祀活动的尊重与对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祭祀的庄严氛围,以及皇帝对农业丰收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自然与农业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