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翠叶晴,夜夜春蚕声。
小姑腕如雪,博得雄鸠鸣。
提筐语相促,攀枝上茅屋。
日午不得还,鸡啄臼中粟。
灶冷火无烟,乞火隔山前。
宁可误儿饥,不可误蚕眠。
离离翠叶晴,夜夜春蚕声。
小姑腕如雪,博得雄鸠鸣。
提筐语相促,攀枝上茅屋。
日午不得还,鸡啄臼中粟。
灶冷火无烟,乞火隔山前。
宁可误儿饥,不可误蚕眠。
这首《采桑曲》描绘了古代农村妇女在春日里忙碌采桑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劳动之美。
首句“离离翠叶晴”,描绘了春日晴朗的天气下,绿叶繁茂的景象,为采桑的场景铺垫了背景。接着“夜夜春蚕声”则引入了夜晚的宁静与春蚕的细密劳作,展现了农事的连续性和勤劳的精神。
“小姑腕如雪,博得雄鸠鸣”一句,通过细腻的比喻,将采桑女的手比作洁白的雪,不仅赞美了她的美丽,也暗示了她勤劳的身影。而“博得雄鸠鸣”则以雄鸠的鸣叫作为回应,增添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接下来,“提筐语相促,攀枝上茅屋”描述了采桑女们相互鼓励,快速行动的场景,她们攀爬到茅屋附近的树枝上,开始忙碌地采摘桑叶。这一细节体现了劳动中的互助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日午不得还,鸡啄臼中粟”则展示了时间的紧迫性,即使到了中午,她们也无法休息,因为家禽还在等待着食物。这既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也体现了劳动者的无私奉献。
最后,“灶冷火无烟,乞火隔山前。宁可误儿饥,不可误蚕眠。”这两句诗揭示了采桑女面临的两难选择:为了照顾孩子不让他们挨饿,她们宁愿自己忍受辛苦,也不愿耽误蚕的睡眠。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村妇女在春日里采桑的艰辛与美好,以及她们对家庭和生活的深情厚意,是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
谁把芙蓉海上栽,一枝两枝何日开。
青苍今古不摇落,岩岈天地空崔嵬。
圭璋削玉齐云立,银管冲霄碇斗极。
根盘五指南溟深,花放四时娇欲滴。
团团日月磨巑岏,飘飘风雨净婵媛。
欲从蓬岛看正萼,直须鳌极探真源。
汉武好奇闻自昔,开疆辟土寻端的。
安期海上竟贪看,遂使君王长叹息。
我家住在此花东,日日看花得正宗。
最爱晴奇雨亦好,偏于夜月更情浓。
逆从浩劫数分至,几见伸葩泄灵异。
有时放出五色云,有时腾起丹霞气。
我昨乘风九华游,烟云袅娜似瀛洲。
匡庐五老藏彭蠡,何如渤海浮天球。
乡人不识花模样,双髻马鞍名孟浪。
从今援笔写花神,看花祇在青霄上。
青霄头角何昂藏,笑向川原眉眼张。
气吞鲸海凌风举,三年一度献君王。
《双髻岭》【明·胡文路】谁把芙蓉海上栽,一枝两枝何日开。青苍今古不摇落,岩岈天地空崔嵬。圭璋削玉齐云立,银管冲霄碇斗极。根盘五指南溟深,花放四时娇欲滴。团团日月磨巑岏,飘飘风雨净婵媛。欲从蓬岛看正萼,直须鳌极探真源。汉武好奇闻自昔,开疆辟土寻端的。安期海上竟贪看,遂使君王长叹息。我家住在此花东,日日看花得正宗。最爱晴奇雨亦好,偏于夜月更情浓。逆从浩劫数分至,几见伸葩泄灵异。有时放出五色云,有时腾起丹霞气。我昨乘风九华游,烟云袅娜似瀛洲。匡庐五老藏彭蠡,何如渤海浮天球。乡人不识花模样,双髻马鞍名孟浪。从今援笔写花神,看花祇在青霄上。青霄头角何昂藏,笑向川原眉眼张。气吞鲸海凌风举,三年一度献君王。
https://shici.929r.com/shici/Yfc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