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鞞。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战事频仍的氛围。"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压抑的情感气息,古塞即边塞之意,秋云低垂,给人以萧瑟孤寂之感。
接下来的"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则是通过对鸟类行径的描写,显示出一种荒凉与凶狠。黄鹄即白鹤,但此处用"黄"形容,或许是指其羽翼在阴霾天气中显得暗淡无光,而苍鹰因饥饿啄食泥土,表现出生存的艰难。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两句则直接切入战争主题。蓟门指边塞城门,北来者稀少,而南去者如汉将独自向西征战,反映了边疆地区的人员流失和战争的孤独感。
最后"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书生指文人学士,而他们竟也要面对战乱之音,临衰即临近边塞,鼓鞞乃军中用以传令的器物,此处形容其声音令人厌倦,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不满与哀叹。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动物行为以及战争氛围的描述,展示了一个边塞地区在战乱中的凄凉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