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僧入村坞,竹木暗如雨。
赖兹万叶脱,微见松际路。
閒门照溪影,山人此中住。
鸟啼人未归,落日在寒树。
寻僧入村坞,竹木暗如雨。
赖兹万叶脱,微见松际路。
閒门照溪影,山人此中住。
鸟啼人未归,落日在寒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冬季探访海月庵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寻僧入村坞”,点明了访僧的目的和路径,村坞的幽静与探索的氛围相得益彰。接着,“竹木暗如雨”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竹木繁茂、遮天蔽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
“赖兹万叶脱,微见松际路。”在茂密的竹木间,诗人借助稀疏的树叶间隙,隐约可见通往松林的小径,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探寻之路的曲折与希望。随后,“閒门照溪影,山人此中住。”描绘了一处隐居之所,门前溪水映照出山人的身影,静谧而充满禅意,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鸟啼人未归,落日在寒树。”最后两句,以鸟鸣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同时将时间推向傍晚,太阳逐渐西沉,寒树上残留的余晖,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访僧过程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