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艾草次胡少参韵》
《艾草次胡少参韵》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古风

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

况生幽谷底,不碍君稻畦。

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

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

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0)
鉴赏

这首诗以艾草与兰花的对比,以及对荆棘的警戒,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植物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德与邪恶、善良与伤害之间选择的思考。

首句“艾草莫艾兰”,以“莫艾”表达对兰花的保护,寓意着对美德的珍视和维护。兰花的“芬芳姿”象征着高尚的品质,而生长在幽谷底,不阻碍他人稻田的发展,体现了美德的自然与和谐,不求回报,不争名利。

接着,“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诗人指出艾草虽能驱虫,但对兰花的芬芳却无益,反而可能使香气衰减。这暗喻了在维护正义的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破坏或伤害,保持环境的和谐与美好。

“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荆棘作为恶的象征,不仅生长在道路旁,还带有尖锐的刺,容易伤害行人。这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充满危险的事物,避免被其伤害。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面对荆棘,即使手持利刃,也需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挥动,以免伤害到自己。这反映了在处理问题时,应谨慎行事,避免因冲动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或伤害。

最后,“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诗人强调了在维护正义的同时,也需要正确对待邪恶,不能被其蒙蔽或欺骗。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也是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呼吁,倡导在面对是非时,要有辨别力,勇敢地选择正义的一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植物的比喻,巧妙地传达了对美德的推崇、对邪恶的警惕以及在维护正义过程中应秉持的态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次韵钱逊叔清江图后二首·其二

作清江三两曲,胜大厦千万间。

若保此中安坐,不必中原遽还。

(0)

自祁门至进贤路中怀旧二绝·其一

雨歇路逾滑,山空鸟不飞。

却思无事日,骑马踏泥归。

(0)

庞公

卧龙雏凤不曾闲,举世皆危子独安。

应念桥公无特操,晚将情话向曹瞒。

(0)

细雨

细雨不成雪,北风来解纷。

冥冥小江树,漠漠暮空云。

谁惜江东弟,令修地下文。

西齐千万里,遗恨不堪闻。

(0)

京师新郑与诸晁兄弟往还前后数诗·其一

夜语不嫌久,凛然天欲秋。

客灯吹屡灭,细雨落还休。

未许金张并,虚为鄠杜游。

江河少归梦,知为故人留。

(0)

去冬试院中尝作诗云衣敝虱可舍发垢栉不下披衣坐墙角尚有微火跨平生足拘窘今日幸闲暇新文加点窜欲歇不能罢虽微尘事妨颇畏俗子骂出门见诸老此语君可画今年复入试院职事多窘迫者簿书满前如赴蹈汤火也再次前韵

谁令君作官,衮衮簿书下。

谁令君不学,陷阱乃欲跨。

缅怀北窗翁,斯人盖多暇。

田畴望家远,日月已秋罢。

尚蒙诸公怜,未至官长骂。

何时归来图,更作一段画。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