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相掩尚堪磨,梦境沈沈可奈何。
睫在目前知者少,人从创后悟来多。
寸心有觉都成悔,尺水无风漫作波。
忘象忘言兼忘我,低音未已又高歌。
瑕瑜相掩尚堪磨,梦境沈沈可奈何。
睫在目前知者少,人从创后悟来多。
寸心有觉都成悔,尺水无风漫作波。
忘象忘言兼忘我,低音未已又高歌。
这首诗《遣闷(其五)》由清代诗人多隆阿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困惑与自我反省的深刻洞察。
首联“瑕瑜相掩尚堪磨,梦境沈沈可奈何。”以“瑕瑜相掩”比喻人生中的优点与缺点并存,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完美时的矛盾心理。而“梦境沈沈”则描绘出人生的虚幻与不可捉摸,引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颔联“睫在目前知者少,人从创后悟来多。”通过对比“知者”与“创者”,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洞察事物本质的人并不多,而往往是在经历挫折或创新之后,人们才能有所领悟和成长。
颈联“寸心有觉都成悔,尺水无风漫作波。”进一步探讨了内心的反思与外界的反应。寸心之觉,即使有所感悟,也可能因一时的冲动或错误判断而后悔;而外界的微小变化,如尺水之动,却能引发波澜,象征着生活中的小事有时也能带来深远的影响。
尾联“忘象忘言兼忘我,低音未已又高歌。”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倡导一种超越表象、言语与自我的境界,即在平静中反思,在低沉中寻找力量,最终以更高的热情和歌声迎接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苍苔浊酒同歌呼,白须红颊醉相扶。
尧时皇质未全散,不论朝野皆欢虞。
望云云非云,就日日非日。
先秦迂儒强解事,极口誉尧初未识。
尧民与酒同一天,此外更谁为帝力。
仙老曾经甲子年,戏将陈迹画中传。
山川淳朴忽当眼,回望康衢一慨然。
不见只今汾水上,田翁鞭背出租钱。
远兴引游踪,漫遍踏天涯,萋萋芳草。偏爱双溪好。
有隐侯旧迹,层楼云表。
碧崖丹嶂,看缥缈、凭阑吟啸。
偶佳遇、留捣元霜,岁星旋又周了。
归期谁道无据,几回首兴怀,故林猿鸟。
拟待春空杳。与鸳俦鸿侣,共还池岛。
川途迢递,纵南翔、仍诉幽抱。
莫轻负、今日相看,但得翠尊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