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郡·其二》
《上郡·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叱驭何来绝塞游,独看山色向新秋。

人家渐出层厓树,客路高盘断壑流。

朔气忽随风雨至,孤城长傍夕阳愁。

五原子弟轻烽火,马上谈经半白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边塞的游历,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貌与旅人的内心情感。

首联“叱驭何来绝塞游,独看山色向新秋。”开篇即以“叱驭”这一动作,生动地刻画了旅人独自驾车深入边塞的情景,面对着初秋时节的山色,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壮阔的景象。这里的“绝塞”不仅指地理上的偏远,也暗含了边疆的险峻与荒凉。

颔联“人家渐出层厓树,客路高盘断壑流。”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随着旅途的深入,远处的人家逐渐显现,树木层层叠叠,仿佛与山峦融为一体。而“客路高盘断壑流”,则通过“高盘”和“断壑流”的对比,展现了道路的蜿蜒曲折,以及水流在山谷中奔腾不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壮美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颈联“朔气忽随风雨至,孤城长傍夕阳愁。”转而描写边塞的气候与环境。朔风凛冽,伴随着风雨而来,给人一种寒冷与不安的感觉。而“孤城长傍夕阳愁”,则通过“孤城”与“夕阳”的意象,表达了边塞的荒凉与旅人的孤独之情,夕阳的余晖似乎也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忧愁。

尾联“五原子弟轻烽火,马上谈经半白头。”最后两句揭示了旅人的身份与心境。他可能是文人学者,或是有志之士,面对烽火连天的边疆,依然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即使年华老去,仍能在马背上谈论经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前面所描绘的边塞景象相呼应,展现了旅人虽身处艰苦环境,但内心依旧充满希望与激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与旅人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知识与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赠吕文在

两鬓白于雪,一冠高切云。

巉岩馀齿在,弃置少年群。

动辄虚千古,或时惊一军。

酣来诗数首,不遣外人闻。

(0)

闺情·其一

露冷凌波步不前,流萤相扑自年年。

妾身未必齐纨扇,不待秋来已弃捐。

(0)

飞来寺胜景古迹·其十三放生池

解网今何世,馀恩及物多。

乾坤元浩荡,鳞介任清波。

(0)

山中得黄与东书却寄·其一

春入千峰紫翠平,王阳何事恋江城。

飞觞曲涧谁同醉,夜雨相思白发生。

(0)

刘仙岩

仙去还留迹,云深路不迷。

洞门长寂寂,瑶草自萋萋。

探历龙编远,何年鹤驭归。

漫游松鸟共,回首夕阳低。

(0)

迟叶太史不至先入武夷

子骞曾此宴峰头,风御虹桥是胜游。

天际吹笙攀白鹤,关前望气失青牛。

千秋福地仙灵蜕,九曲真源太乙舟。

司马一家言已就,可能无意向丹丘。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