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两苾刍,头顶金经跪。
衮衮红尘中,哓哓殊未已。
迹同献赋来,意为施檀起。
我闻佛无欲,安事庄严美。
其徒云苦行,其师应不喜。
劳劳天下人,名利网中死。
逃此乃出家,胡为复入此。
路旁两苾刍,头顶金经跪。
衮衮红尘中,哓哓殊未已。
迹同献赋来,意为施檀起。
我闻佛无欲,安事庄严美。
其徒云苦行,其师应不喜。
劳劳天下人,名利网中死。
逃此乃出家,胡为复入此。
这首诗名为《路旁》,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两位僧人在繁忙的街道边,头顶着金经虔诚跪拜的场景,与周围喧嚣的红尘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对世人为名利奔波的感慨。
首句“路旁两苾刍,头顶金经跪”,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两位僧人(苾刍)在路边,他们手持金经,正跪地祈祷。接着,“衮衮红尘中,哓哓殊未已”两句,以“衮衮红尘”形容世俗的繁华与忙碌,而“哓哓”则指人们的喧闹与争执,强调了世俗生活的纷扰与无休止。
“迹同献赋来,意为施檀起”两句,进一步对比僧人的行为与世俗人士的追求。僧人如同古代文人赴京献赋,但他们的目的并非求取功名,而是为了布施与修行。这里“施檀”指的是布施,佛教中的重要实践之一。
“我闻佛无欲,安事庄严美”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即佛祖追求的是内心的清净与解脱,而非外在的物质与形式上的华丽。这与世俗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追求物质享受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徒云苦行,其师应不喜”两句,诗人通过假设的方式,探讨了僧侣的修行与师父的态度。苦行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否真的能获得师父的欢喜,值得深思。
最后,“劳劳天下人,名利网中死。逃此乃出家,胡为复入此”四句,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感叹于世人的劳碌与追求,最终却可能陷入名利的束缚而无法解脱。出家之人逃离了世俗的束缚,却又为何再次陷入其中?这不仅是对个体选择的疑问,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僧人与世俗人士的行为,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深入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出家与入世之间关系的思考。
山娟娟,江茫茫,缘山林木老已苍。
穿林细路萦羊肠,汀洲人家兰杜香。
两山秀出江中央,宛如双剑森锋铓。
层峦架空化宝坊,塔波突兀一气傍。
鸡声喔喔林鸟翔,顾瞻曙色开东方。
清风宿雾方苍凉,兜罗绵网淡平野,紫磨金饼暾浮桑。
橹声才动欲离岸,钟韵已残犹殷床。
当年有米维楚狂,生子亦复肖阿章。
想从乃翁住朝阳,收拾山绿餐湖光。
膝前翰墨观琳琅,此图戏出遂擅场。
彼众史者何敢当,不然安得牙签犀轴古锦囊,赏览一朝蒙古皇。
陇首冰宽羁客怨,忽闻吉语兴遥增。
望君若岁来何暮,泽我如春别未能。
犹记从容谈转漕,尚承宏奖许传灯。
于今不许吟丛桂,又得新篇上锦绫。
《今陕甘总制杨石泉尚书卸署福州将军由闽航海莅沪令于军中曰浮江沂汉车骑出潼关度岁西安弭节兰州于时江淮瓯越文武千人云集海上鹤盖成阴候公前旌久矣至顾念边陲汲汲西迈飙轮不灭火虎士不解剑江苏候补道聂仲芳丈时铸后膛钢炮方为中华创制请公视始允为一日之留广钧晋谒于江南制造局以威毅命亦申攀辕之请公出诏书及枢王手书以示乃知风雨驰驱不避艰险敬天子命重边务也孔子之不俟驾诗人之赋出车胥此意也广钧以诗受知于公因广其意为诗以献·其二》【清·曾广钧】陇首冰宽羁客怨,忽闻吉语兴遥增。望君若岁来何暮,泽我如春别未能。犹记从容谈转漕,尚承宏奖许传灯。于今不许吟丛桂,又得新篇上锦绫。
https://shici.929r.com/shici/9AF9SXxB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