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气幸金方,凭高荐羽觞。
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
秋变铜池色,晴添银树光。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御气幸金方,凭高荐羽觞。
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
秋变铜池色,晴添银树光。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金方(可能是指金碧辉煌的宫殿或亭台)的宴会,诗中的“御气”和“羽觞”都透露出皇家的气派。魏文帝颁赐菊蕊,汉武帝赏赐萸房,都显示了古代帝王对文学艺术及贤士的尊崇。这两句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呼应,也映照出宴会上文人的雅集。
“秋变铜池色,晴添银树光”则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铜池(可能指宫中的水池)的颜色在秋天变得更加明净,银树在晴朗的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烘托出了宴会的氛围和季节特点。
最后,“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表达了诗人对于每年重逢佳节的喜悦,以及对皇帝寿命长久的祝愿。这里的“九庆”可能指的是重阳节,也就是秋天的第九个九日,古代中国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以祈求健康和长寿的习俗。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历史文化的引用,展现了一个祥和、隆重而又充满文人气息的宴会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君主的忠心和对传统节庆的怀念。
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鬓成丝。
难寻桂岭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
来去别无心外法,行藏休问塔中师。
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