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卧山房为了上人赋》
《云卧山房为了上人赋》全文
元 / 刘永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空山云卧杳难寻,惟许人间礼磬音。

龙起钵中生片影,鹤归仙顶结轻阴。

化为法雨沾衣湿,散作天花绕座深。

去住了然无定著,祇应猛虎识禅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云卧山房内静谧祥和的氛围,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首句“空山云卧杳难寻”以“空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环境,而“云卧”则暗示着修行者在云间静坐,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惟许人间礼磬音”一句,点明了修行者与世人的联系,通过敲击磬音,传达出内心的虔诚与对宇宙和谐的向往。

接下来,“龙起钵中生片影,鹤归仙顶结轻阴”两句,运用了龙与鹤这两个象征吉祥、高洁的动物,分别在钵中与仙顶活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纯净。龙在钵中生影,象征着内在力量的显现;鹤归仙顶,意味着精神的升华与回归。

“化为法雨沾衣湿,散作天花绕座深”描绘了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的境界,如同法雨滋润万物,又如天花般洒落,既体现了佛法的普度众生,也象征着智慧的光辉照耀四周。这不仅是对修行者个人成就的赞美,也是对其所传递的慈悲与智慧的颂扬。

最后,“去住了然无定著,祇应猛虎识禅心”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世俗、洞察生命本质的境界。即使在世间行走,内心却已超脱,不被外物所束缚。而“祇应猛虎识禅心”,更是巧妙地将猛虎这一形象引入,暗示着即使是野性十足的猛虎,也能感受到修行者的禅心,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其精神境界的深远与广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云卧山房内修行者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连接,以及他们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刘永之
朝代:元   字:仲修   号:山阴道士   籍贯:临江清江

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猜你喜欢

寒瀑洞怀旧

山翁住向人间久,冷落云林直至今。

磴道尚堪重著屐,石床谁复更横琴。

千章古木经残烧,一线清泉下浊涔。

剩有风流在樵牧,隔桥吹笛学长吟。

(0)

赠李苍水广文生日

与子论交已十春,每从出处见天真。

山中好友初通籍,堂下狂夫老斲轮。

到处一倾元亮酒,醉来还忆季鹰莼。

何妨作客逢生日,吟遍秋风有故人。

(0)

雨中寄罗戒轩

莫嫌寒雨打孤篷,添得新泉听不穷。

昨夜分流栽药地,今朝閒杀灌园翁。

空山风雪逢人少,到处晴阴与子同。

几度欲来寻旧约,数探书札出怀中。

(0)

送本师入云门

老来翻喜病身閒,正好随师远闭关。

留得馀生在尘世,定寻归路入名山。

溪声过耳成流转,云影无心自往还。

到日若从深处隐,松寮多结两三间。

(0)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一

三条篾束十四腰,渐远尘寰近碧霄。

云水相投因系屋,蕨薇将罄便移寮。

人间未易开双眼,林下还思挂一瓢。

早晚閒身定归去,小山丛桂不须招。

(0)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五

洞里主人去不来,好山抛向白云堆。

岩花落尽空中雨,野火烧残劫外灰。

虚室岂宜终日闭,重门相待及时开。

悬知开后仍虚室,寄语同参莫见猜。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