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蠹书鱼,生死文字中。
向来阿房赋,谁奏明光宫。
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
酒边得吾子,擘蟹谈秋风。
江南有茅庐,山色相迎逢。
嗟哉蠹书鱼,生死文字中。
向来阿房赋,谁奏明光宫。
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
酒边得吾子,擘蟹谈秋风。
江南有茅庐,山色相迎逢。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酬季兄(其二)》。诗中融合了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语言质朴而富有意境。
“嗟哉蠹书鱼,生死文字中。”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史书记载的生灵涂炭之事的慨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悲剧深刻的感受和反思,同时也指出了文字背后的生命价值。
“向来阿房赋,谁奏明光宫。”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以此作为对比,质疑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现在却无人问津的宏伟建筑和统治者们的功过是非。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于权力及其背后虚幻与短暂的哲学思考。
“长江一帆雨,半世双鬓蓬。” 这两句则转向个人生活,描绘了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岁月的流逝。诗人以自己漂泊长江、白发如霜来比喻自己的生命旅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酒边得吾子,擘蟹谈秋风。” 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在宴席欢聚之中,也难免触景生情。诗人在饮酒之际得知儿子的消息,而后又提到螃蟹和秋风,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家国思念的意象。
“江南有茅庐,山色相迎逢。” 最后的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闲适的生活场景。诗人提到自己在江南有一处茅庐,并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和心灵的慰藉。
总体来说,方岳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丰富,也表现出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弱操不能植,薄伎竞无依。
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希。
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事微。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
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违。
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
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卧龙山势盘嶙峋,驱车欲过车摧轮。
前途叱御且休发,腹痛为感生平恩。
甘棠到眼尽遗爱,摩挲恻怆伤心魂。
生无一面死未哭,此恸不比西州门。
三年枉自设虚位,那尽生存感恩谊。
此日青山叠叠愁,当年红烛条条泪。
辜负看花住马心,不才自分甘抛弃。
苦为方干抵死争,谁知争命原无计。
此曹心力镇相怜,反自抛残辛苦地。
两度战场餐血腥,先生手持千佛经。
飘然上赴玉楼去,为道此间多不平。
遂令感诵溢吾党,岂独贱子缘私情。
暴腮点额无所愤,从此江东亦将隐。
斥鴳何来负翼风,蛴螬祇附伤心本。
丹旐多时返故乡,楚云燕月两茫茫。
可知德政崇碑下,尚有门生吊夕阳。
《过全椒哭凯龙川先生》【清·黄景仁】卧龙山势盘嶙峋,驱车欲过车摧轮。前途叱御且休发,腹痛为感生平恩。甘棠到眼尽遗爱,摩挲恻怆伤心魂。生无一面死未哭,此恸不比西州门。三年枉自设虚位,那尽生存感恩谊。此日青山叠叠愁,当年红烛条条泪。辜负看花住马心,不才自分甘抛弃。苦为方干抵死争,谁知争命原无计。此曹心力镇相怜,反自抛残辛苦地。两度战场餐血腥,先生手持千佛经。飘然上赴玉楼去,为道此间多不平。遂令感诵溢吾党,岂独贱子缘私情。暴腮点额无所愤,从此江东亦将隐。斥鴳何来负翼风,蛴螬祇附伤心本。丹旐多时返故乡,楚云燕月两茫茫。可知德政崇碑下,尚有门生吊夕阳。
https://shici.929r.com/shici/dDUdzE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