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净养儿如养羊,败群者去羊不伤。
洪师斗擞蔬笋气,白昼穴我夫子墙。
粥鱼斋鼓了无碍,坐禅不废谈文章。
老师颔之笑不语,坏衲百孔穿寒光。
洞庭风号波浪吼,笑揖逐客谈船窗。
六月赤脚登大庾,黄茆瘴里餐槟榔。
天宫不合困两鸟,洪徐接翼鸣南昌。
毛群羽族不敢喘,师乃啁唽鸣其旁。
欻起四明狂客念,扬澜恨不一苇航。
男儿行役良自苦,水有鲛鳄陆豺狼。
何当啖芋拨牛粪,拗折拄杖挂钵囊。
真净养儿如养羊,败群者去羊不伤。
洪师斗擞蔬笋气,白昼穴我夫子墙。
粥鱼斋鼓了无碍,坐禅不废谈文章。
老师颔之笑不语,坏衲百孔穿寒光。
洞庭风号波浪吼,笑揖逐客谈船窗。
六月赤脚登大庾,黄茆瘴里餐槟榔。
天宫不合困两鸟,洪徐接翼鸣南昌。
毛群羽族不敢喘,师乃啁唽鸣其旁。
欻起四明狂客念,扬澜恨不一苇航。
男儿行役良自苦,水有鲛鳄陆豺狼。
何当啖芋拨牛粪,拗折拄杖挂钵囊。
此诗《送惠洪上人》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惠洪上人的修行生活与个性特质。
首句“真净养儿如养羊”,以“养儿”比作“养羊”,形象地表达了惠洪上人在修行中如同精心照料幼小生命一般,对待佛法的严谨与虔诚。接着,“败群者去羊不伤”进一步强调了惠洪上人对佛法的坚守,即使面对诱惑或干扰,也能保持清净,不为所动。
“洪师斗擞蔬笋气,白昼穴我夫子墙”两句,通过“斗擞蔬笋气”和“白昼穴我夫子墙”的描述,展现了惠洪上人修行的刻苦与专注。他如同在白天潜入孔子的墙壁,汲取知识与智慧,同时又保持着素食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他修行的坚定与纯粹。
“粥鱼斋鼓了无碍,坐禅不废谈文章”则表现了惠洪上人在修行的同时,也注重文化与知识的学习,他的修行生活并非封闭,而是充满了学习与思考的氛围。
“老师颔之笑不语,坏衲百孔穿寒光”描绘了惠洪上人与老师的互动,虽然老师没有言语,但通过点头微笑,传递了对惠洪上人修行的肯定与赞赏。而“坏衲百孔穿寒光”则以破旧的僧衣象征着惠洪上人修行的艰苦与坚持。
接下来的几句“洞庭风号波浪吼,笑揖逐客谈船窗”、“六月赤脚登大庾,黄茆瘴里餐槟榔”、“天宫不合困两鸟,洪徐接翼鸣南昌”、“毛群羽族不敢喘,师乃啁唽鸣其旁”、“欻起四明狂客念,扬澜恨不一苇航”、“男儿行役良自苦,水有鲛鳄陆豺狼”、“何当啖芋拨牛粪,拗折拄杖挂钵囊”则通过一系列的场景与比喻,展现了惠洪上人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以及他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惠洪上人修行生活的独特风貌,也传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的崇高敬意。
东风细儿三尺箠,日逐群鹅泛溪渚。
一朝里正办军程,取鹅拔翎鹅痛鸣。
一鹅取十十取百,东家取尽西家索。
明日输官官数亏,探囊出钱贿吏胥。
只见官司造弓矢,年年穷贼贼还起。
羽毛异类且不宁,民物况得遂其生。
君不见文王灵囿民同乐,麀鹿白鸟长翯翯。
钱塘之景天下无,我昔未游知画图。
吴山阑槛神仙壶,沙河灯火锦绣衢。
四城翠翘上灵隐,万象画舫游西湖。
孤峰梅花白雪庐,大堤杨柳黄金株。
百年风物未尽改,游子那得闻其初。
钱王觚棱堕秋芜,赵家宫殿佛鼓喧朝晡。
西风吹潮落越峤,夜角呼月沈姑苏。
刘郎妙趣世希有,五色灿烂披珊瑚。
请君一往览古昔,酹以千斛之酒鹅黄酥。
写以文考赋鲁城之笔千万字,吹以东坡吊孟德之箫声呜呜。
归来锦囊压蹇驴,与君共簸明月珠。
快意每不至,伤心来自多。
十年五痛哭,安得鬓不皤。
之子入梦想,长眉双颊酡。
魂气既何之,耳侧犹弦歌。
月上高林枫,月落幽社萝。
怪魑攫人命,阴壑森蛟鼍。
吾闻圣明时,沴不干太和。
重华不可溯,千古当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