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
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
草深萤乍出,树响鹊频惊。
志士多牢落,无为恨不平。
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
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
草深萤乍出,树响鹊频惊。
志士多牢落,无为恨不平。
这首清代诗人王立性的《旅夜》描绘了旅人夜晚的孤独感受。首联“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通过霜天中的捣衣声和远处的风笛声,传达出诗人身处异地的寂寥与思乡之情。这两句以声音入诗,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颔联“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进一步渲染环境,江面月光如水,映照在窗户上,而低垂的海云似乎压在城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压抑和远方家乡的遥不可及。这两句运用了视觉意象,富有画面感。
颈联“草深萤乍出,树响鹊频惊”,通过描绘草丛中萤火虫的闪烁和树林间鹊鸟的惊动,展现了夜晚的生动与静谧,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内心世界的动荡。
尾联“志士多牢落,无为恨不平”,直抒胸臆,表达了志士仁人在遭遇挫折时的无奈与愤慨,他们虽然身陷困境,但仍怀有不平之志,渴望改变现状。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坚韧不屈的人格特质。
整体来看,《旅夜》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壮志未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