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孔目》
《挽李孔目》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词苑清华近禁闱,幕宾如子眼中稀。

庭无私谒惟看竹,官有閒时尽掩扉。

每喜枫宸同晓觐,忽惊薤露已朝晞。

凄凉南浦来时路,秋雨铭旌逐雁归。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李孔目》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首联“词苑清华近禁闱,幕宾如子眼中稀。”以“词苑”象征文人聚集之地,“禁闱”指皇宫,暗示逝者在文坛和宫廷中都有一定的地位。而“幕宾如子眼中稀”则表达了逝者在诗人眼中地位之高,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珍贵,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厚情感。

颔联“庭无私谒惟看竹,官有閒时尽掩扉。”描述了逝者家中的宁静与清雅,庭院中只有竹子陪伴,官府闲暇之时也紧闭门户,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生活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逝者生前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颈联“每喜枫宸同晓觐,忽惊薤露已朝晞。”通过“枫宸”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逝者与君王一同早朝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与贡献。然而,“忽惊薤露已朝晞”一句,却突然转折,以薤露(古代丧礼中用以覆盖棺材的草席)已晒干比喻逝者的离世,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突然离去的震惊与哀痛。

尾联“凄凉南浦来时路,秋雨铭旌逐雁归。”以“南浦”作为送别之地的象征,点明了逝者离去的地点。秋雨中,铭旌(刻有逝者姓名或生平事迹的牌位)随雁群归去,既描绘了送别的凄凉景象,也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整个尾联充满了悲凉与哀愁,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表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这首挽诗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逝者生前的生活态度与贡献,以及诗人与逝者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挽诗佳作。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其一墨梅

酷似西湖处士诗,虽无半树有横枝。

天寒地冷清癯甚,故著缁衣护玉肌。

(0)

湘中杂咏十绝·其四

有怀冉水柳司马,更忆浯溪元道州。

仕宦两公俱落莫,斯文千古共传流。

(0)

和吴秀才二绝·其一

句法洪徐可逼真,摩挲老眼见斯人。

怜渠袖有钓鳌手,要试虹竿欠李绅。

(0)

自南斋晚归二绝·其一

返照南山脚,西风古渡头。

破烟双鹭晚,抱叶一蝉秋。

(0)

百万湖·其二

农人今岁不施功,浸撒田中谷自丰。

极目黄云无际限,只将晴色望天公。

(0)

题李伯时渭城送客图用知几韵

龙眠幻出摩诘句,想见落笔怀抱空。

只有古今情不尽,渭城杨柳几春风。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