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辨主问岩头,心识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见,铜砂锣里满盛油。
尘中辨主问岩头,心识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见,铜砂锣里满盛油。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所作的《颂古四十五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它以一种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禅修体验和对真理的认识。
"尘中辨主问岩头",这里的"尘中"象征世俗生活,"辨主"则指寻找或识别真正的自我或佛法之主。"问岩头"可能是指向一位禅师或者高人请教,寻求内心的指引。
"心识如何曾得休",表达了修行者对于内心认知的追求,强调了持续不断地探索和领悟,认为心灵的认识从未停止过,需要不断精进。
"鼻孔眼睛都要见",形象地描述了修行者要求全面、深入地洞察事物,不仅要用眼观察,还要用心去感受,包括细微之处。
"铜砂锣里满盛油",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如同铜制的乐器,虽然看似空洞,但能容纳一切,即心怀宽广,能够包容世间万象,同时也能保持清明不染。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生动,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理念。
万峰深处,忆升平朝市,往来诗侣。
三十余年桑海幻,云梦阴晴难数。
古刹依然,危楼无恙,几度经风雨。
钟声隐隐,赚人多少新句。
此地野鹤蹁跹,閒云自在,何日携筇去。
寂寂蒲团空影外,一片梅花香浦。
展卷题名,凭阑话旧,小作溪山住。
留连佳境,几忘寻棹归路。
如镜平湖,菱洲深处堪归。
绿幕红栏,画船双桨轻飞。
风荷窈窕,映玉人、浅碧罗衣。
一樽花下,重重锦裹香围。素手曾携。
闲来同赏芳菲。昨夜搴帏。容光疑是还非。
鸣琴闲抚,恨朱弦已脱瑶徽。
他年重到,剩吟杨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