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朱阑瞰碧虚,淡烟秋水接平芜。
展开风月添诗料,装点江山归画图。
举足便堪驰驷马,折腰何必问双凫。
当年庾亮今还在,定约楼前醉一壶。
六曲朱阑瞰碧虚,淡烟秋水接平芜。
展开风月添诗料,装点江山归画图。
举足便堪驰驷马,折腰何必问双凫。
当年庾亮今还在,定约楼前醉一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六曲朱阑,它们仿佛在碧空中轻盈地飘浮。淡淡的烟雾与秋天的清澈流水交织在一起,与远处平坦的芜花草原相接,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和谐的景象。
诗人通过“展开风月添诗料”表达了自己吸取自然之美以激发创作灵感的情怀,而“装点江山归画图”则显示出诗人对将所见之景转化为绘画作品的向往。这里的“风月”指的是自然界中最能触动心灵的美好事物,即风和月亮。
接下来的两句“举足便堪驰驷马,折腰何必问双凫”,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启程,去探索更多未知世界的决心。这里的“举足”意味着准备踏上旅途,“驰驷马”象征着迅速而自由的行进,而“折腰”指的是登山或攀岩的动作,双凫则是古代用来比喻船只稳固的鸟名,这里代表着安全可靠的航行。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探险和自由的渴望。
最后两句“当年庾亮今还在,定约楼前醉一壶”,则是诗人提及古代文学家庾信(又名庾亮),似乎庾信的精神仍旧存在于此。诗人决定在楼前与朋友相约,一起举杯痛饮,以酒会友,享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探险精神以及文学传承的深厚情感。
抚莲吟就,檐葡还曾赋。
相伴更无花,倦炉熏、日长难度。
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生竺国,长闽山,移向玉城住。
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
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
煞曾评论,娇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
阳精天际灭,暮色望中生。
岚气侵衣薄,山风堕叶轻。
林空霜月迥,沙白夜江明。
云里相呼雁,翩翩尚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