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关城借使权,河山半在节楼前。
仙人掌上浮云过,玉女池头片月悬。
旧好几家留笔札,中原何地问櫜鞬。
侧身西望骅骝远,沉陆金门祇自怜。
百二关城借使权,河山半在节楼前。
仙人掌上浮云过,玉女池头片月悬。
旧好几家留笔札,中原何地问櫜鞬。
侧身西望骅骝远,沉陆金门祇自怜。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首联“百二关城借使权,河山半在节楼前”以夸张的手法赞美潼关作为边防重镇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半壁江山在此守护。颔联“仙人掌上浮云过,玉女池头片月悬”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仙人掌上的浮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世事,而池头的片月则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颈联“旧好几家留笔札,中原何地问櫜鞬”转而抒发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这里“笔札”代表书信往来,“中原”指广阔的国土,“櫜鞬”是古代武将的装备,此处暗含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尾联“侧身西望骅骝远,沉陆金门祇自怜”表达了诗人站在潼关西望,心中既有对远方骏马(骅骝)的向往,也有对自己身处困境、无力改变国家命运的无奈与自怜。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描绘潼关的雄伟景象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感。
巨灵握奇石,飞落人间世。
怒拳一击破,高下成鼎峙。
三光发其精,吾岳借之气。
精气久以灵,稍稍见奇异。
香之为草木,清之为泉水。
天则为洞天,地则为福地。
㠌嵚白云根,怪巧分琐细。
龙潜而虎藏,猿啼而鹤唳。
始焉三仙居,终也众真萃。
至今丹砂光,上下数万里。
清游动高吟,今古几骚士。
搜奇探幽深,或仅见一二。
输君呼笔神,尽发万古秘。
我于尘埃中,读之如亲履。
呼儿谨縢藏,再拜归棐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