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经秋浦上崔嵬,不负孤舟万里回。
峰比九华微具体,洞疑三竺远飞来。
胜穷岩石玲珑地,秀吸江湖浩渺杯。
先却紫微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开。
路经秋浦上崔嵬,不负孤舟万里回。
峰比九华微具体,洞疑三竺远飞来。
胜穷岩石玲珑地,秀吸江湖浩渺杯。
先却紫微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十朋在秋季游览秋浦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首句“路经秋浦上崔嵬”,以“崔嵬”二字生动描绘出秋浦山势的雄伟壮观,引人入胜。接着“不负孤舟万里回”,表达了诗人不虚此行的决心和对这次旅程的珍视。
“峰比九华微具体,洞疑三竺远飞来”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秋浦的山峰与著名的九华山相比较,暗示其虽不如九华山之高峻,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同时,将山洞与三竺(佛教圣地)相联系,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联想到山中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奇景。
“胜穷岩石玲珑地,秀吸江湖浩渺杯”则进一步展现了秋浦山水的细腻之美和磅礴之气,岩石的玲珑剔透与山水的浩渺无垠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先却紫微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一个月后,当菊花还未开放,桂花也未盛开之时,他希望能再次来到这里,享受不同的季节之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
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
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
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
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
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
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
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
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
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
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
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
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
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
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
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
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
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
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
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
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
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
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
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
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
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
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
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
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
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
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
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梦礼僧伽大士》【宋·周紫芝】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https://shici.929r.com/shici/txW2vjU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