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太湖石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开篇“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两句,通过远近两个角度展示了山石的雄伟与奇特,设置了整个诗歌的宏大气势。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进一步强调了山石的高度和磅礴之势,使用夸张手法增强了描述的力度。接着,“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则描绘了山石与天空相互辉映,以及层层叠叠的地貌结构,给人以深邃莫测之感。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中,“仙掌迥”和“剑门深”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引发读者对超凡脱俗境界的想象。紧接着,“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则从静态到动态,表达了山石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彰显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捕捉到了季节变换和天气预兆的细微之处,诗人通过对自然细腻观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随后,“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则转向哲理思考,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责任的不同维度。
最后,“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和“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两句,以比喻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太湖石价值的认可,以及对主人的器重态度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百年过七十,去多来日少。
行乐须及时,岁月秋已杪。
今辰重阳节,木落霜雨晓。
风流石林师,肃客入林窅。
木钵崇嘉蔬,铜瓶贮清醥。
扪萝蹑重岩,采菊披丛筱。
履历崄巇尽,畅然凌物表。
长歌应林谷,远眺极茫渺。
仰面青天低,俛首沧溟小。
太息寰宇内,蝇蚁何扰扰。
日暮下山去,西麓集归鸟。
兴剧有馀欢,残尊月中了。
海岳庵前真凤雏,写此春晓苕溪图。
笔精墨妙澹无迹,但见一幅云模糊。
千舒万卷纸欲毛,人家彷佛临江皋。
市远不知更几点,村深自觉鸡三号。
苕花流尽馀不月,何处烟中棹歌发。
初疑咫尺天苍凉,又道微茫水空阔。
凤凰山下钱王孙,载书汎宅来吴门。
题诗看画足宾客,长篇短章星斗繁。
百年耆旧竟沦落,此图去作他人物。
宝剑谁将土花蚀,光射牛女寒不没。
飞堕王郎杏花圃,开户得之喜欲舞。
卷中半是三吴人,诗画一时皆入神。
却笑桐村老迂牧,葡萄后尘追绝躅。
吁嗟王郎且珍袭,不拜犹当下长揖。
米家石丈诚难遇,牧也徒狂惜无补。
五色王葩雨吾雨,欲起元晖与之语。
《题春晓苕溪图》【明·周鼎】海岳庵前真凤雏,写此春晓苕溪图。笔精墨妙澹无迹,但见一幅云模糊。千舒万卷纸欲毛,人家彷佛临江皋。市远不知更几点,村深自觉鸡三号。苕花流尽馀不月,何处烟中棹歌发。初疑咫尺天苍凉,又道微茫水空阔。凤凰山下钱王孙,载书汎宅来吴门。题诗看画足宾客,长篇短章星斗繁。百年耆旧竟沦落,此图去作他人物。宝剑谁将土花蚀,光射牛女寒不没。飞堕王郎杏花圃,开户得之喜欲舞。卷中半是三吴人,诗画一时皆入神。却笑桐村老迂牧,葡萄后尘追绝躅。吁嗟王郎且珍袭,不拜犹当下长揖。米家石丈诚难遇,牧也徒狂惜无补。五色王葩雨吾雨,欲起元晖与之语。
https://shici.929r.com/shici/zaaq8W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