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归中丞使新罗》
《送归中丞使新罗》全文
唐 / 皇甫冉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远赴异域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外交使节的壮阔情怀和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使者的孤独与挑战,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其中“诏使”一词显得庄重而隆重,指代着皇帝的命令和使者的尊贵身份。"朝仪旧典行"则展现了对传统礼仪的遵循与尊崇。

接下来的"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诗人以“浮天”象征广阔无垠的空间和时间,不仅是对使者旅途中景色的描绘,也寓意着使命的深远与艰巨。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使者的同情和理解。"孤山"象征着孤独与挑战,而"长愁"则表达了对旅途中种种不易的深切感慨。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烘托出使者的艰难行程。"野风飘叠鼓"给人以战鼓鸣响、警报连连之感,显示了边疆地区的紧张气氛;而"海雨湿危旌"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浸湿旗帜的情景,凸显了海外使节的艰辛。

诗人在"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中表达了对文化交流和学术传承的重视。这里的“异俗”指的是不同于中原的风俗习惯,而“文教”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通儒有令名”则意味着使者不仅是政治使节,还是文化使节,其所到之处都能传播儒家学说。

最后两句"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这里的“大戴礼”指的是儒家经典《仪礼》和《礼记》的重要性,而“方外授诸生”则意味着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播至海外,赋予使节以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使者远行的壮丽画面,更深层次地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感的杰作。

作者介绍
皇甫冉

皇甫冉
朝代:唐   字:茂政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生辰:公元717年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猜你喜欢

题巨商壁

去年巢穴画梁边,春暖双双绕槛前。

莫讶主人帘不捲,恐衔泥土污花砖。

(0)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五德寿宫册宝入殿门用《正安》

南山之巩,皇寿无穷。太极之尊,皇名是崇。

奉兹宝册,于皇之宫。皇则受之,于昭盛容。

(0)

绍兴淳熙分命馆职定撰十七首.彻豆用《肃安》

于皇上帝,肃然来临。恭荐芳俎,以达高明。

烹饪既事,享于克诚。以介景福,惟德之馨。

(0)

春日田园杂兴

昨夜东风雨一犁,晓晴邻巷共熙熙。

遮门剩喜有桑柘,输国不忧无茧丝。

小妇饷耕因废织,老夫观社忽成诗。

眼前物物是生意,却恨渊明归计迟。

(0)

灵芝寺

为爱嘉名似故乡,芒鞋日日此徜徉。

非关贪礼瞿昙相,自是三生有愿香。

(0)

东溪舟中呈石斋

两山盘屈水中分,紫翠深深日欲曛。

孤枕短篷吟梦晓,一莺啼破半溪云。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