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
芳草迷归路,春衣滴泪痕。
几时休旅食,向夜宿江村。
欲识异乡苦,空山啼暮猿。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
芳草迷归路,春衣滴泪痕。
几时休旅食,向夜宿江村。
欲识异乡苦,空山啼暮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惟审的《别友人》,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离别时的孤独感受。我们可以逐行解读其意境: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的漂泊不定,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一身"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无定处"则是形象地表达了他没有固定的居所或归宿之感。"万里独销魂"更深化了这种情感,即便是在遥远的异乡,诗人的心灵也随着旅途的延伸而逐渐消逝。
芳草迷归路,春衣滴泪痕。
这里则是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描绘。"芳草迷归路"表明了诗人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但被鲜美而蓬乱的野草所环绕,似乎连归途都变得迷离难辨。而"春衣滴泪痕"则写出了诗人因思念故乡或亲友,而在春日里穿着春衣时不禁落泪的情景,那些泪痕就像是时间的印记,记录了他的哀愁。
几时休旅食,向夜宿江村。
这两句是对未来的期盼和当前处境的描述。"几时休旅食"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旅行生活的厌倦,希望能够有所停歇,不再持续这种不定时的饮食。而"向夜宿江村"则是他在黄昏将近时,选择在江边的村落中过夜,体现了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欲识异乡苦,空山啼暮猿。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欲识异乡苦"意味着诗人想要表达在外地的艰辛与孤独,但这个愿望似乎又被压抑了。而"空山啼暮猿"则是他将自己的哀伤比作空山中暮色时分猿猴的啼叫,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悲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旅途中的孤独,以及对归宿的渴望。
司业归河中,昌黎叙斯传。
泉明去柴桑,亦仰二疏贤。
安静实循良,廉退景古先。
所以振奇人,饮马亦投钱。
处贵在能贫,无求泽乃延。
王侯昔下车,军符如火煎。
赈灾劳借箸,惩贪戒告缗。
以此宽大政,疲氓稍息肩。
一朝解尘缨,厌作出山泉。
岂徒宦情淡,耻与俗吏缘。
诗卷如牛腰,讼庭有鱼悬。
天末来清风,请续归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