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业归河中,昌黎叙斯传。
泉明去柴桑,亦仰二疏贤。
安静实循良,廉退景古先。
所以振奇人,饮马亦投钱。
处贵在能贫,无求泽乃延。
王侯昔下车,军符如火煎。
赈灾劳借箸,惩贪戒告缗。
以此宽大政,疲氓稍息肩。
一朝解尘缨,厌作出山泉。
岂徒宦情淡,耻与俗吏缘。
诗卷如牛腰,讼庭有鱼悬。
天末来清风,请续归兮篇。
司业归河中,昌黎叙斯传。
泉明去柴桑,亦仰二疏贤。
安静实循良,廉退景古先。
所以振奇人,饮马亦投钱。
处贵在能贫,无求泽乃延。
王侯昔下车,军符如火煎。
赈灾劳借箸,惩贪戒告缗。
以此宽大政,疲氓稍息肩。
一朝解尘缨,厌作出山泉。
岂徒宦情淡,耻与俗吏缘。
诗卷如牛腰,讼庭有鱼悬。
天末来清风,请续归兮篇。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崇牧所作的《送王云裳大令奉调赴省》。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王云裳即将离开官场,回归平静生活的感慨与祝福。
首句“司业归河中,昌黎叙斯传”,以典故开篇,暗示友人如同韩愈(昌黎)般,归隐或转任,引出下文对友人品格与行为的赞美。接着“泉明去柴桑,亦仰二疏贤”引用陶渊明(泉明)和汉代名臣疏广、疏受(二疏)的故事,赞扬友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尚品德。
“安静实循良,廉退景古先”进一步强调友人的品行,即他行事低调而正直,廉洁自守,先于古人树立了榜样。“所以振奇人,饮马亦投钱”则表达了友人在官场上的独特之处,即使在处理事务时也能保持公正无私,甚至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也体现出其高洁品质。
“处贵在能贫,无求泽乃延”揭示了友人对待富贵的态度,认为真正的富贵在于内心的满足与道德的修养,而非物质的富有。“王侯昔下车,军符如火煎”通过历史典故,描绘了友人前任官职的艰辛与挑战,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保持清廉与公正。
“赈灾劳借箸,惩贪戒告缗”展现了友人在任期间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以及对腐败现象的坚决打击。“以此宽大政,疲氓稍息肩”赞扬了友人的施政理念,即通过宽容与大度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他们得以喘息。
最后,“一朝解尘缨,厌作出山泉”表达了友人辞官归隐的愿望,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平静。“岂徒宦情淡,耻与俗吏缘”强调了友人对官场世俗的不屑,宁愿远离尘嚣,保持自己的高洁。“诗卷如牛腰,讼庭有鱼悬”描绘了友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即沉浸在诗歌创作中,庭中悬挂着象征公正的鱼,体现了其对文学与公正的热爱与追求。“天末来清风,请续归兮篇”则是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继续以文字记录并传承这份宁静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品格、行为及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赞赏与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又摇纨扇脱吴绵。恼人天。困人天。
懒倚锈床,独自理花钿。
柳色青青春色去,睡难稳,傍栏杆、到月残。月残。
月残。堕云鬟。烛乍弹。香乍燃。
小院寂寞,水槛外、鹦鹉惊寒。
低语雕笼,昨夜梦初阑。
唤起玉人钗影坠,调慧舌,说无聊,醒倦眠。
念秋来、惜离伤别,珠帘垂又还捲。
西风只会吹梧叶,那识芳园零乱。晴又晚。
最怕是、重阳风雨年年惯。暮云一片。
空绕遍天涯,画栏凝伫,怎教黛痕展。情未倦。
更上层楼望远,婵娟谁与为伴。
供愁惟有东篱菊,解得愁深愁浅。秋不管。
也不怕、玉关旧路阴晴换。千回万转。
要寄取相思,庭前为托,疏柳倩征雁。
痴情欲语,有帘外灵风,共人斜眄。
天涯咫尺,试问阿谁书便。刚道愁怀易剪。
早剩下、凄凉一片。空馀万缕垂杨,楼外翠深天远。
谁伴。常仪瘦损。但尽日凭栏,黛痕难展。
潇潇疏雨,湿到画梁如霰。应是新巢香软。
可记省、年时初见。分付杜宇休啼,□遣绿窗春换。
满地霜华,一庭月色,碧空万里无云。
流光又尽,能不惜冰轮。
遥望广寒宫殿,锁葳蕤、清绝纤尘。
多情甚,素娥青女,耐冷照愁人。去年。
当此际,萍飘蓬合,说剑论文。
自西风别去,神返瑶京。
堪叹人间聚散,转轮与、皓魄三分。
徘徊处,暗香浮动,梅影又横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