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雾重更多风,到处崎岖路不同。
片石短松须歇足,莫于峰顶哭途穷。
山高雾重更多风,到处崎岖路不同。
片石短松须歇足,莫于峰顶哭途穷。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充满了哲理意味。
首句“山高雾重更多风”,以“山高”、“雾重”、“多风”三词,勾勒出登山途中艰难险阻的环境,暗示了旅途的不易。山之高,雾之重,风之多,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险峻,也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挑战。
次句“到处崎岖路不同”,进一步强调了登山之路的复杂与多变。这里的“崎岖”不仅指地形的不平,更象征着人生旅程中各种不同的困难与挫折。每一步都可能面临新的挑战,道路的选择与适应能力成为成功的关键。
接下来,“片石短松须歇足,莫于峰顶哭途穷。”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登山者的一种劝诫与鼓励。面对沿途的“片石”与“短松”,即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却需要我们停下脚步去面对和克服的小困难,诗人提醒人们不应在这些小障碍面前止步不前,而应继续前行。同时,告诫不要在到达山顶(象征人生的高峰或目标)时才感到绝望或后悔,意在强调过程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寓言式的叙述手法,以及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独到见解,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前行。
四夫前导牵以縆,升者四耦偕之登。
二十四足相凌兢,如螺旋然如猱升。
又如脱鞲扬秋鹰,忽然置身碧云里。
凹凸一峰对面起,中阻深溪不见底。
当其盘折山之趾,两坡相距几百里。
至此祇隔尺有咫,可惜盈盈阻一水。
彼峰行人以手招,此间舆者声嘈嘈。
相望不愁延颈劳,罡风簸荡车摇摇。
青天甚近风逾骄,吹堕彼山良足豪。
自是造物巧布置,忽远忽近眩人意。
故乡回首青山多,相见相见奈尔何。
尺木老人年八十,太白楼头留绝笔。
挥霍十指生烟峦,董巨荆关咸气夺。
落帆直上牛渚矶,惊看壁上排嵚巇。
四山拔地出天阙,乾窦坤位无乖离。
天门日观陡而壮,峨岷积素殊其状。
回雁峰高巫峡长,香炉瀑布遥相望。
镇高岳耸西与东,齐州九点青蒙蒙。
峰峦向背觉明晦,江湖澒洞疑奔■。
羲和策驭走屋底,雷雨喧豗清昼里。
涧壑淙淙槛际来,元气淋漓妒真宰。
我生由来好探奇,往往名山欲问之。
瞿唐岱畎万里隔,足茧终年或未窥。
兹从一室纷相列,眼底峰峰昭若揭。
夺造化兮泣鬼神,观止此矣我心折。
天光澹沱日气清,凭栏四望暮霭平。
同行顾盼无人赏,欲觅青莲共跨鲸。
《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清·张镛】尺木老人年八十,太白楼头留绝笔。挥霍十指生烟峦,董巨荆关咸气夺。落帆直上牛渚矶,惊看壁上排嵚巇。四山拔地出天阙,乾窦坤位无乖离。天门日观陡而壮,峨岷积素殊其状。回雁峰高巫峡长,香炉瀑布遥相望。镇高岳耸西与东,齐州九点青蒙蒙。峰峦向背觉明晦,江湖澒洞疑奔■。羲和策驭走屋底,雷雨喧豗清昼里。涧壑淙淙槛际来,元气淋漓妒真宰。我生由来好探奇,往往名山欲问之。瞿唐岱畎万里隔,足茧终年或未窥。兹从一室纷相列,眼底峰峰昭若揭。夺造化兮泣鬼神,观止此矣我心折。天光澹沱日气清,凭栏四望暮霭平。同行顾盼无人赏,欲觅青莲共跨鲸。
https://shici.929r.com/shici/sxDh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