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气霁潦收天,后海先河凛祭川。
所冀安澜九曲水,永宁率土万家烟。
嵩山太少修殷祀,涧水东西祝大田。
芝篆丰碑重捧读,益钦绳继仰尧年。
方舟气霁潦收天,后海先河凛祭川。
所冀安澜九曲水,永宁率土万家烟。
嵩山太少修殷祀,涧水东西祝大田。
芝篆丰碑重捧读,益钦绳继仰尧年。
这首诗描绘了在孟津河渡口,诗人对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的追忆与敬仰。开篇“方舟气霁潦收天”,描绘出渡口天气晴朗,水面平静,舟行其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后海先河凛祭川”,进一步强调了对河流的敬畏之心,以及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祭祀行为。
“所冀安澜九曲水,永宁率土万家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定的渴望,希望河水不再泛滥,带给百姓长久的安宁与繁荣。这种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政”思想的核心价值。
“嵩山太少修殷祀,涧水东西祝大田”则将视角转向了历史上的祭祀活动,嵩山、少室山是古代重要的祭祀场所,涧水则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通过这些具体的地理标志,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帝王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敬意。
最后,“芝篆丰碑重捧读,益钦绳继仰尧年”点明了对历史的回顾与敬仰。芝篆丰碑象征着古代帝王的功绩被铭记,而“益钦绳继仰尧年”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如尧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美德和治国理念的传承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敬仰,也蕴含了对和平、安定、繁荣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与道德价值的传承与弘扬。
仲夏冱阴霭,朱火无炎熺。
少微弛其运,司天讵能违。
园林无畅条,岩壑汇为陂。
欲渡无舟楫,策杖将焉浮。
我稼稚以劣,众口仰在兹。
迅雷无停声,重云滞还期。
鼋鼍入井市,魑魅窥庭阶。
旱潦频相仍,庶夫失镃基。
哲士委时命,固穷乃其宜。
抚恨良自慰,达顺夫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