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酒渴要吞江,刘毅一呼从此欲。
当知明琼亦有神,引上洞天三十六。
谪仙酒渴要吞江,刘毅一呼从此欲。
当知明琼亦有神,引上洞天三十六。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邓肃的《次韵顺之奏雅四首(其二)》。诗中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谪仙和刘毅两个形象,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不甘平庸的情怀。
"谪仙酒渴要吞江"一句,描绘出谪仙醉酒后想要一口吞下长江的壮举,显示了诗人内心中对自由和放纵的向往。这里的“江”可能指的是长江,也象征着宏大无边的意境。
"刘毅一呼从此欲"则是说刘毅(传说中的英雄)一声令下,便有了超凡入圣的愿望。在这句中,诗人通过刘毅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力量和勇气的追求,以及希望能够在精神上得到解放。
接下来两句"当知明琼亦有神,引上洞天三十六",则是说人们应当知道,就像明琼(传说中的仙乐)一样,也有着超自然的神奇力量。这里的“引上洞天三十六”则是在说这种力量能够引领人进入三十六个洞天,达到与道合一、精神飞扬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充满了对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渴望,以及追求超越凡尘、达至仙境的强烈愿景。通过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和形象,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理想的情感态度。
桃源或藏朝市间,草堂那厌近江关。
门外马若流星过,壶中人似洞仙閒。
异人曾见陶弘景,词客常交庾子山。
书和药尘香郁郁,席沾花片绣斑斑。
斑斑花逐春风起,爱君词章亦如此。
逸思朝凌葛岫云,清心夕比蛟潭水。
白鹿苍松诗近仙,钜泽名山画为史。
绝俗应同三岛间,结茅何必千岩里。
岩里烟云如满襟,凡情日浅道自深。
不向南山歌白石,何须北斗并黄金。
春天远羡壶尊乐,夜月徒摇旌旆心。
龙唇古琴怀古操,为君一写涧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