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幕高张花作茵,宫莺衔出上阳春。
金衣绣色怜公子,锦字机声咽美人。
斗酒双柑听未足,东城南陌韵逾新。
多情已叶笙簧奏,啼夬枝头莫更频。
柳幕高张花作茵,宫莺衔出上阳春。
金衣绣色怜公子,锦字机声咽美人。
斗酒双柑听未足,东城南陌韵逾新。
多情已叶笙簧奏,啼夬枝头莫更频。
这首诗描绘了流莺在繁花柳幕中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细腻的情感。诗人以“柳幕高张花作茵”开篇,巧妙地将柳树比作幕布,而繁花则铺就了一片柔软的地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接着,“宫莺衔出上阳春”,宫中的黄莺衔着春意飞出,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金衣绣色怜公子,锦字机声咽美人”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黄莺的羽毛比作金色的衣裳,其歌声如同绣花机的声音,既表现了黄莺的美丽与优雅,也暗示了它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这里“公子”和“美人”分别指代黄莺和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感慨。
“斗酒双柑听未足,东城南陌韵逾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东城南陌边饮酒赏花,聆听黄莺的鸣唱,乐此不疲的情景。这里的“斗酒双柑”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与雅兴,也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生活的乐趣。“韵逾新”则强调了黄莺的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与愉悦。
最后,“多情已叶笙簧奏,啼夬枝头莫更频”表达了诗人对黄莺的多情与美妙歌声的喜爱,希望黄莺的鸣唱能够持续不断,增添春日的欢乐与生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