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亭浮彩翠,宴坐只焚香。
花静闻蜂语,人闲觉燕忙。
世情这里淡,春日为谁长。
疏懒元吾性,非关学列庄。
幽亭浮彩翠,宴坐只焚香。
花静闻蜂语,人闲觉燕忙。
世情这里淡,春日为谁长。
疏懒元吾性,非关学列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雅的春日景象。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幽静的亭中,周围是翠绿的景致,空气里弥漫着焚香的香气。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蜜蜂在花间低语,燕子在空中忙碌,这些自然界的生灵似乎都在为春天的繁华忙碌着。
然而,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他提到“世情这里淡”,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尘世的纷扰和喧嚣仿佛都变得遥远,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同时,“春日为谁长”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美好时光似乎因为这份内心的平静而显得格外悠长。
最后两句“疏懒元吾性,非关学列庄”,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坦承自己的性格本就倾向于疏懒,这种生活方式并非刻意模仿古代哲学家列御寇(列庄),而是出自本性使然。这种自我认知和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心境变化,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端居不自适,访隐出郊原。
一路通樵径,千山掩荜门。
披云开竹院,斸石采苓根。
农事兴南亩,渔歌到北轩。
闻钟寻远寺,憩杖眺孤村。
虎守林中卧,猿参讲后言。
岩花难辨色,谷水不知源。
因愧微官傲,弥钦至道尊。
君将闻好事,书此一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