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已过半,无心离此溪。
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
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
近来常夜坐,寂莫与僧齐。
白发已过半,无心离此溪。
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
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
近来常夜坐,寂莫与僧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山中溪畔的生活情景。"白发已过半,"表明诗人已经年迈,但依然无心离开这片清幽之地。"病尝山药遍"与"贫起草堂低"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因病而尝试着食用山中药材,一方面又因为贫穷,建造了一座简陋的草屋。
接下来的"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尽管住处简陋,但他仍旧珍视那能够让心灵得到慰藉的文字艺术,因此不惜重修墙壁以保持这份精神寄托。
最后"近来常夜坐,寂莫与僧齐"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坐时,与远方寺院中和尚一样,都沉浸于静谧的夜色之中。这种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精神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个淡泊明志、乐道幽居的隐逸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
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
欲识所坐舆,横板挂两竹。
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
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
仰看同来客,木末见冠服。
高台石桥路,寻常云所宿。
下方雷雨时,此上自晴旭。
紫盖何突兀,万里在一目。
馀峰六七十,仅如翠浪矗。
北有懒瓒岩,大石庇樵牧。
下窥半厓花,杯盂琢红玉。
飞云身畔遇,揽之不盈掬。
祝融最高绝,紫盖不足录。
俯视同仰观,苍苍万形伏。
惟馀岣嵝峰,南睇半空绿。
髣髴认潇湘,向岳流屈曲。
高处惊我魂,翻思宅平陆。
其东有雷穴,灵异谨勿触。
云来绵世界,云去一峰独。
僧窗或留罅,云入不可逐。
绝顶横石梁,仙人有遗躅。
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烛。
灵药不可寻,吁嗟归太速。
《昔游诗十五首·其十一》【宋·姜夔】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欲识所坐舆,横板挂两竹。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仰看同来客,木末见冠服。高台石桥路,寻常云所宿。下方雷雨时,此上自晴旭。紫盖何突兀,万里在一目。馀峰六七十,仅如翠浪矗。北有懒瓒岩,大石庇樵牧。下窥半厓花,杯盂琢红玉。飞云身畔遇,揽之不盈掬。祝融最高绝,紫盖不足录。俯视同仰观,苍苍万形伏。惟馀岣嵝峰,南睇半空绿。髣髴认潇湘,向岳流屈曲。高处惊我魂,翻思宅平陆。其东有雷穴,灵异谨勿触。云来绵世界,云去一峰独。僧窗或留罅,云入不可逐。绝顶横石梁,仙人有遗躅。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烛。灵药不可寻,吁嗟归太速。
https://shici.929r.com/shici/jfpt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