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萧条槐叶稀,暮蝉声隔水声微。
年年为客路无尽,日日送人身未归。
何处离鸿迷浦月,谁家愁妇捣霜衣。
夜深不卧帘犹捲,数点残萤入户飞。
孤馆萧条槐叶稀,暮蝉声隔水声微。
年年为客路无尽,日日送人身未归。
何处离鸿迷浦月,谁家愁妇捣霜衣。
夜深不卧帘犹捲,数点残萤入户飞。
这首宋朝诗人杨发的《宿黄花馆》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夜晚旅店图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人独宿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孤馆萧条槐叶稀”,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荒凉冷清的氛围,孤零零的旅店在稀疏的槐叶映衬下显得更加寂寥。接着,“暮蝉声隔水声微”一句,以远处的蝉鸣和流水声相隔,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空旷,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孤寂。
“年年为客路无尽,日日送人身未归”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无奈与哀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诗人始终未能归家,这种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跃然纸上。
“何处离鸿迷浦月,谁家愁妇捣霜衣”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远方迷离的鸿雁和家中愁苦的妻子捣洗冬衣的情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意境的深远。
最后,“夜深不卧帘犹捲,数点残萤入户飞”以深夜不眠、窗帘未卷、几只残存的萤火虫飞入室内的情景收尾,既表现了诗人难以入眠的思绪纷扰,也象征着孤独与寂寞的持续存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思乡之情的夜晚旅店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