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忆青莲社,重寻旧法堂。
壁题存姓字,阶树阅行藏。
觉路人天迥,春辉佛日长。
尔时京落客,曾识雨花香。
为忆青莲社,重寻旧法堂。
壁题存姓字,阶树阅行藏。
觉路人天迥,春辉佛日长。
尔时京落客,曾识雨花香。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入都再游摩诃禅林》。诗中描绘了诗人重访摩诃禅林的情景,通过“为忆青莲社,重寻旧法堂”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怀念与追寻。接下来的“壁题存姓字,阶树阅行藏”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禅林的历史痕迹和岁月变迁,墙壁上的题名记录着过往的僧侣,阶前的树木见证了禅林的兴衰。诗人感叹“觉路人天迥”,表达了对世事沧桑、人世与佛国之隔阂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春辉佛日长”的景象,寓意着佛法的永恒与光明。最后,“尔时京落客,曾识雨花香”则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曾经在京都的客居生活,以及对雨花香的深刻记忆,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摩诃禅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历史韵味,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我来饶与夔,三载堕两齿。
悬知年非永,早悟仕当已。
要须未落时,猛效二疏止。
胡为一再落,不已良可耻。
慨然怀古人,未有长不死。
因思年方少,辈行多胜己。
颜红齿牢洁,往往同逝水。
吾衰况如许,宁复老彭比。
览镜视颜色,今昨不相似。
行年五十五,万事可休矣。
功名与富贵,磨灭何足纪。
但愿早还乡,俯育三百指。
婚嫁毕儿女,松楸依怙恃。
弟兄饮真率,故旧忘汝尔。
齿牙任摇脱,肉食吾不视。
有身久为患,无齿实堪喜。
始忧笑韩公,可惜陋子美。
未必伤我心,兹言闻柳子。
九郡饥民望使轺,阳春有脚不辞遥。
更须速返鄱君国,莫遣诗筒久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