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蹇来从北,奔流自向南。
扁舟身世逸,利涉海天宽。
夜半月摇白,春残波带寒。
河清虽可俟,作楫遇犹难。
策蹇来从北,奔流自向南。
扁舟身世逸,利涉海天宽。
夜半月摇白,春残波带寒。
河清虽可俟,作楫遇犹难。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穿越黄河的情景,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也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
首联“策蹇来从北,奔流自向南”以“蹇”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乘坐简陋之舟,逆流而上的艰难旅程,与“奔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黄河的汹涌澎湃。这两句不仅勾勒出黄河的壮丽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颔联“扁舟身世逸,利涉海天宽”转而描写诗人乘舟于黄河之上时的内心感受。在广阔的天地间,诗人仿佛获得了某种超脱,身心得以放松,表达了对自由与广阔世界的向往。同时,“利涉海天宽”也暗示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要心怀希望,就能跨越障碍,达到理想的彼岸。
颈联“夜半月摇白,春残波带寒”描绘了夜晚黄河的景色,月光下的波浪泛着银白的光芒,春末的河水依然带着一丝寒意。这一联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尾联“河清虽可俟,作楫遇犹难”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黄河的清澈为喻,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即“河清”。然而,“作楫遇犹难”则揭示了实现这一理想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壮丽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明代理学家萧光绪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遗身八万塔,宝饰高百丈。
仪凤异灵鸟,金盘代佛掌。
积拱承雕月,高檐挂树网。
宝地若池沙,风铃如积响。
刻削生千变,丹青图万像。
烟霞时出没,神仙乍来往。
晨雾半层生,飞幡接云上。
游霓不敢息,翔鹍讵能仰。
福地下金绳,天报岂虚枉。
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
御龙称曩载,仙驾纪前皇。
直谓穷游览,非为务省方。
大君弘覆焘,禁暴抚遐荒。
观兵临碣石,极目眺扶桑。
周区廓灵府,接汉委归塘。
淼淼经纶阔,悠悠控注长。
标空□绝岛,跨日起飞梁。
银阙浮朝气,金台映晚光。
荡秽符神略,安流表会昌。
徒欣奉奇观,倾蠡讵可量?
天巡总禁营,诘旦拥戈城。
旗常纷出没,彀骑郁纵横。
围尘千里暗,猎火四山明。
兽竭郊原迥,禽殚灌莽平。
割鲜同饮至,振旅以休兵。
动作威容备,周旋军令成。
金铙清禦道,玉鼓节神行。
别有磻溪叟,无日战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