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身八万塔,宝饰高百丈。
仪凤异灵鸟,金盘代佛掌。
积拱承雕月,高檐挂树网。
宝地若池沙,风铃如积响。
刻削生千变,丹青图万像。
烟霞时出没,神仙乍来往。
晨雾半层生,飞幡接云上。
游霓不敢息,翔鹍讵能仰。
福地下金绳,天报岂虚枉。
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
遗身八万塔,宝饰高百丈。
仪凤异灵鸟,金盘代佛掌。
积拱承雕月,高檐挂树网。
宝地若池沙,风铃如积响。
刻削生千变,丹青图万像。
烟霞时出没,神仙乍来往。
晨雾半层生,飞幡接云上。
游霓不敢息,翔鹍讵能仰。
福地下金绳,天报岂虚枉。
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宏伟的佛塔,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其壮观与神圣。诗人以“遗身八万塔,宝饰高百丈”开篇,即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庄严的世界。接着,“仪凤异灵鸟,金盘代佛掌”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佛塔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积拱承雕月,高檐挂树网”描绘了佛塔在月光下的静谧景象,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宝地若池沙,风铃如积响”则进一步渲染了佛塔的宁静与祥和,风铃的声响仿佛是天地间最纯净的声音,回荡在四周。
“刻削生千变,丹青图万像”展示了佛塔的精美雕刻与壁画,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深邃的意义,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故事。“烟霞时出没,神仙乍来往”则赋予了佛塔以生命,使其成为了连接人间与仙境的桥梁。
最后,“晨雾半层生,飞幡接云上”描绘了清晨佛塔周围的朦胧景象,以及随风飘扬的幡旗,它们似乎在向天空传递着虔诚与希望。“游霓不敢息,翔鹍讵能仰”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佛塔的敬畏之情。“福地下金绳,天报岂虚枉”强调了信仰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暗示了通过虔诚的信仰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探索,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塔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也深刻地传达了佛教文化中关于信仰、修行、解脱与超越的主题,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
君从循州来,却向饶州去。
拍天海浪拂日峰,琼尺裁成锦机句。
学诗初学陈后山,霜皮脱尽山骨寒。
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三春弱柳三秋月,半溪清冰半峰雪。
只今六月无此物,君能唤渠来入笔。
恰则新莺百啭声,忽有寒蛩终夜鸣。
潇湘故人江汉客,为君一夜头尽白。
我欠天公诗债多,霜髭撚尽未偿它。
君怀玉盘金叵罗,合骑天驷超天河。
如何也铸一大错,自古诗人多命薄。
黄茅起烟如黄沙,瘴母照永曼陀花。
广东之游乐复乐,劝君不如早还家。
行歌趁月,唤酒延秋,多买莺莺笑。蕊枝娇小。
浑无奈、一掬醉乡怀抱。筹花斗草。
几曾放、好春闲了。芳意阑,可惜香心,一夜酸风扫。
海上仙山缥缈。问玉环何事,苦无分晓。旧愁空杳。
蓝桥路、深掩半庭斜照。馀情暗恼。
都缘是、那时年少。惊梦回、懒说相思,毕竟如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