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慈恩寺东楼》
《慈恩寺东楼》全文
唐 / 曹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寺楼凉出竹,非与曲江赊。

野火流穿苑,秦山叠入巴。

风梢离众叶,岸角积虚沙。

此地钟声近,令人思未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ēndōnglóu
táng / cáosōng

lóuliángchūzhúfēijiāngshē

huǒliú穿chuānyuànqínshāndié

fēngshāozhòngànjiǎoshā

zhōngshēngjìnlìngrénwèi

注释
寺楼:指寺庙的楼阁。
凉出:透出清凉。
曲江: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赊:长久、持久。
野火:野外的篝火。
流穿:穿过、蔓延。
苑:园林。
秦山:泛指秦岭山脉。
巴:古国名,这里指巴蜀地区。
风梢:被风吹动的竹梢。
离众叶:叶子纷纷落下。
岸角:河岸边角。
积虚沙:堆积着空旷的沙粒。
钟声:寺庙的钟声。
近:接近、清晰。
思未涯:思绪无边。
翻译
寺庙楼阁透出清凉的竹香,不比曲江池水更漫长。
野外篝火在园林中流淌,秦岭山脉重峦叠嶂直入巴蜀大地。
风吹动竹梢,叶子纷纷离开枝头,河岸边角堆积着空旷的沙粒。
此处钟声悠扬,让人思绪无边,难以自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景象。开篇“寺楼凉出竹,非与曲江赊”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明寺中之竹清幽自在,与外界繁华不同,既是对寺庙环境的描绘,也寓含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接着“野火流穿苑,秦山叠入巴”两句,以远观的角度,将视线从近处的竹林扩展到远方的自然景观,野火可能是秋天烧荒的场景,而秦山叠入巴,则是对地理特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与深远之感。

中间“风梢离众叶,岸角积虚沙”两句,通过风吹动树叶和河岸堆积细沙的情景,传达了一种自然界中生长变化的意境。这里的“风梢”指的是随风摇摆的竹叶,而“岸角积虚沙”则是对时间流逝、物非所继的一种写照。

最后,“此地钟声近,令人思未涯”两句,以寺庙中的钟声作为结尾,不仅增强了空间感,更引发了诗人深沉的内心活动。钟声在佛教中象征着觉醒和超脱,这里则可能是对平静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思念之情,未尝不是诗人对于尘世纷扰与精神寄托之间微妙感受的抒写。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曹松

曹松
朝代:唐   字:梦徵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生辰:828——903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猜你喜欢

喜雪二首·其二

玄冥去岁失其官,今岁谁云补过难。

谢院撒盐飞琐琐,隋堤剪帛散戋戋。

檐储宿肉喧山鹊,路没遗踪走野豻。

管取明年书大有,饱抄云子饭加餐。

(0)

走马灯赓张枢副韵

半勺兰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

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鎗转战轻。

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

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宵策美名。

(0)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九

窗草池莲乐意连,一帆直到太虚前。

拈来瓦砾无非道,触处鸢鱼共此天。

鹑固珍羞元是鼠,蜣虽秽物却为蝉。

神奇臭腐相更禅,妙理谁知所以然。

(0)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八

午香一缕篆烟收,攲枕方床此景悠。

便觉梦寻桃叶渡,不知身在菊花洲。

簿书堆里挨排日,砧杵声中断送秋。

坏户蛰虫犹识候,人生知觉似渠不。

(0)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其五

小儿亦解挽公留,知有人閒第一流。

老我相思无尽藏,临风一日几搔头。

(0)

早起

积雨霁穷秋,柴扃立清晓。

溪光照烟岫,未觉秋容老。

溪边乌臼林,他日没飞鸟。

浓绿半枯枝,殷红乱衰草。

摇落想骚人,洞庭风袅袅。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