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公全盛时,桃李何纷纷。
冠盖蔽白日,谈笑起青云。
林翁我乡曲,同业又同门。
如何三十年,白头始相闻。
全家作楚鬼,只影穷江源。
起手问曲折,口涩不肯言。
宁非衣食牵,犹赖齿颊存。
叹此皆有数,吾书已云云。
下尽浮世尘,上通先天根。
事来即顺受,不得劳悲欣。
我老耕破砚,百钱混人群。
听之如饮醇,油油至微醺。
所恨各有役,东帆复西辕。
平生李元礼,归为致寒暄。
卢公全盛时,桃李何纷纷。
冠盖蔽白日,谈笑起青云。
林翁我乡曲,同业又同门。
如何三十年,白头始相闻。
全家作楚鬼,只影穷江源。
起手问曲折,口涩不肯言。
宁非衣食牵,犹赖齿颊存。
叹此皆有数,吾书已云云。
下尽浮世尘,上通先天根。
事来即顺受,不得劳悲欣。
我老耕破砚,百钱混人群。
听之如饮醇,油油至微醺。
所恨各有役,东帆复西辕。
平生李元礼,归为致寒暄。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的《送乡友林耕道往信州因寄李明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耕道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首四句描绘了卢公全盛时期繁华景象,与林翁的相遇形成对比,凸显出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接着写到林翁贫困落魄,只能依靠微薄的生存,言语吞吐之间流露出生活的艰辛。
诗人感叹命运多舛,人生皆有定数,自己老矣仍需耕砚糊口,对友人的境遇深感同情。他以饮酒比喻听友人讲述,虽微醉却能感受到其中的苦涩。最后两句表达对友人分别的不舍,以及对李明通的问候之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比和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际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楼雪初消,丽谯吹罢单于晚。
使君千炬起班春,歌吹香风暖。十里珠帘尽卷。
正人在、蓬壶阆苑。卖薪买酒,立马传觞,升平重见。
谁识鳌头,去年曾侍传柑宴。
至今衣袖带天香,行处氤氲满。已是春宵苦短。
且莫遣、欢游意懒。细听归路,璧月光中,玉箫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