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
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
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
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
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老君庙,充满了浓厚的道家色彩和仙风。
"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 这两句诗通过对紫气和莲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氛围。紫气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祥瑞之气,而莲峰则隐喻道家修炼之地,这里将仙掌与巉巉相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处仙境。
"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 这两句描绘了老君庙前的景象,晚色的延伸使得时间似乎静止,而斜阳下的远帆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这两句诗写出了庙宇的宏伟与典籍的丰富。百二关山可能是指庙宇所在之地的险峻,而扶玉座则暗示了庙宇的庄严肃穆;五千文字则显示出这里藏书的丰富和文化的深厚。
"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我怜悯的情感。金骨可能是对主体修为的一种比喻,而飞龟则常被用来象征长寿和仙道,这里的石函或许是指一种秘密的、只有知音者才能理解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庙宇环境的描写,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温庭筠对于道家文化和仙境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