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掩离鸾,弦摧别鹤,千秋彤史留芬。
机中锦字,长恨与谁论。
一自磨笄人杳,成灰后、蝶化罗裙。
人间事,依然花月,空馆总无春。夫君。
怜彩笔,土埋玉树,雨打黄昏。
痛梨花一树,同散朝云。
赢得巫箫社鼓,胥江畔、岁岁迎神。
凭谁画,啼斑满竹,别样管夫人。
镜掩离鸾,弦摧别鹤,千秋彤史留芬。
机中锦字,长恨与谁论。
一自磨笄人杳,成灰后、蝶化罗裙。
人间事,依然花月,空馆总无春。夫君。
怜彩笔,土埋玉树,雨打黄昏。
痛梨花一树,同散朝云。
赢得巫箫社鼓,胥江畔、岁岁迎神。
凭谁画,啼斑满竹,别样管夫人。
这首《满庭芳》是清代词人陈维崧为纪念吴门管烈妇夫亡殉节而作。词中以“镜掩离鸾,弦摧别鹤”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管烈妇与丈夫离别的哀伤情景,通过“机中锦字,长恨与谁论”,表达了她对亡夫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倾诉的悲痛。接着,“一自磨笄人杳,成灰后、蝶化罗裙”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渲染了管烈妇在丈夫去世后孤独凄凉的生活境遇。
“人间事,依然花月,空馆总无春”三句,将管烈妇的生活与自然界的美好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孤寂与哀愁。接下来,“夫君。怜彩笔,土埋玉树,雨打黄昏”几句,深情地表达了对管烈妇才情的赞赏以及对她命运的同情,将她比作“土埋玉树”,暗示其才华被埋没,生命如黄昏般短暂。
“痛梨花一树,同散朝云”两句,以梨花凋零比喻管烈妇的悲剧命运,与“同散朝云”相呼应,强化了她与丈夫共同面对人生变故的无奈与痛苦。最后,“赢得巫箫社鼓,胥江畔、岁岁迎神”描绘了每年祭祀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管烈妇及其丈夫事迹的追忆与敬仰。
“凭谁画,啼斑满竹,别样管夫人”则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管烈妇形象的深刻印象和对其精神的赞美,暗示了她的故事将如同竹上的啼斑一样,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华丽,通过对管烈妇生平的追忆,展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生命的坚韧抗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