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光普照道门昌。出天长。入龙阳。
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
霞友云朋休外觅,心地稳,是天堂。
燕南河北好悲伤。正穷荒。受风霜。
劫运推移,何日到仙乡。
谁解闲居山后意,□□秀,小蓬庄。
法光普照道门昌。出天长。入龙阳。
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
霞友云朋休外觅,心地稳,是天堂。
燕南河北好悲伤。正穷荒。受风霜。
劫运推移,何日到仙乡。
谁解闲居山后意,□□秀,小蓬庄。
这首元代尹志平的《江城子》是一首描绘道家修行与内心世界的词作。开篇“法光普照道门昌”表达了对道法光明普照、道门兴盛的赞美,体现了道教崇尚的清静无为和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接下来,“出天长,入龙阳”象征着超越世俗,融入自然的境界。
“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描绘了修行者在道观中虔诚供奉,日日夜夜燃烧心香,以示内心的虔诚和对道的敬仰。“霞友云朋休外觅,心地稳,是天堂”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对道的坚定信念,认为内心的清净即是真正的天堂。
下片转而抒发世事变迁的感慨,“燕南河北好悲伤,正穷荒,受风霜”,暗指现实世界的艰难困苦,表达了词人对于世间苦难的同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劫运推移,何日到仙乡”表达了对摆脱轮回、达到仙界彼岸的期待。
最后,“谁解闲居山后意,□□秀,小蓬庄”表达了词人隐居山林,享受清闲生活的愿望,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认同,以“小蓬庄”自比,寓意虽处平凡,但心境高远。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道家修行的场景和词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元代士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