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忽已至,吾生安所归。
荀卿方好学,伯玉未知非。
雨雪双青鬓,春秋一白衣。
无成空老大,何以慰庭闱。
五十忽已至,吾生安所归。
荀卿方好学,伯玉未知非。
雨雪双青鬓,春秋一白衣。
无成空老大,何以慰庭闱。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重至白门宿余鸿客山堂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成就未达的忧虑。
首句“五十忽已至”,诗人感叹自己已经步入五旬之年,岁月不待人,时间如白驹过隙。紧接着“吾生安所归”,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生命归宿的迷茫与探寻。
“荀卿方好学,伯玉未知非”两句,运用典故,借古人之名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荀卿,即荀子,主张勤奋学习;伯玉,孔子的学生,曾因言行不当而自责。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既肯定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也反思了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不足。
“雨雪双青鬓,春秋一白衣”描绘了诗人年老时的形象,青鬓象征着岁月的痕迹,白衣则可能寓意着文人的身份或对纯洁理想的追求。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无成空老大,何以慰庭闱”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年岁渐长的情况下仍未取得应有的成就,内心充满了对家庭的愧疚和不安。他追问自己,如何才能在晚年给予家人安慰与满足。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价值与家庭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