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使郢渡黄河》
《使郢渡黄河》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渺渺洪流泛使航,萧萧寒日淡无光。

平沙依约云横渡,短楫飘摇风满裳。

水底鱼龙时啸舞,望中鸢鸟没苍茫。

天书玉节恭承命,不似乘槎志意荒。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黄河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渺渺洪流泛使航”以“渺渺”形容黄河之广袤,“洪流”展现其浩荡之势,诗人乘坐的船只在这样的大河上航行,既显出旅途的壮阔,也暗示着旅程的艰辛与挑战。

“萧萧寒日淡无光”一句,通过“萧萧”形容寒风的凄厉,与“淡无光”的日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冷清、寂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

“平沙依约云横渡,短楫飘摇风满裳”则进一步描绘了黄河两岸的景色与诗人所处的环境。平沙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与渡口相连;而诗人手中的短楫,在风力的推动下,使得衣裳满是风的痕迹,生动地展现了行舟于黄河上的动态美。

“水底鱼龙时啸舞,望中鸢鸟没苍茫”两句,将视线从水面转向水底与空中。鱼龙在水底时而啸叫,时而舞蹈,鸢鸟在天空翱翔,消失在苍茫的远方,这些自然界的生灵与景象,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诗的意境与情感深度。

最后,“天书玉节恭承命,不似乘槎志意荒”表达了诗人对使命的恭敬与对自身志向的坚守。这里的“天书玉节”可能象征着朝廷的命令或使命,诗人表示自己将认真履行职责,不会像乘槎(古代传说中的木筏)那样迷失方向,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渡黄河时的壮丽景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自身使命的深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村居杂咏六首·其一

暂结渔樵侣,相逢似旧邻。

多怀烟水趣,却愧宦游人。

鸡黍间中味,桑麻世外身。

终身五湖畔,潇洒乐吾真。

(0)

挽同年罗一峰

二十年前同及第,数千里外叹离群。

谁知竟作终天诀,空对丹青泣暮云。

(0)

寄荅广州黄别驾

风流信自东山里,咸会更同南楚情。

沧海方能乘宝筏,监州政尔得仙城。

临岐杯酒岁将晏,识面芳菲春欲生。

半亩楚云台主我,独来弄月又残更。

(0)

与致政孔千兵

纱帽閒眠心兀兀,金戈不枕夜沉沉。

要知此老无官府,须是昭文不鼓琴。

细字蝇头双眼在,远尘鹿伴一丘深。

果留不尽遗孙子,玉树琼枝总出林。

(0)

用前韵寄雷凤卿

落景世情休暂留,早知明月是轻投。

瑶台骄我云霄势,吾道欺人岁月谋。

野鹤不知官落羽,波神无意辩来牛。

清尘不别红尘路,看取东西在屦头。

(0)

寄沈仲律先生·其三

标榜何曾敢浪言,不应耳目厌嚣喧。

抽头卧看千山雨,送老穷甘五亩园。

残夜茶瓯供短咏,严风竹壁露寒原。

孤帷不为梅花发,不放跏趺不一掀。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