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风露不禁秋,时数微萤几点流。
识字故应甘寂寞,著书初不为穷愁。
倦横如意方三鼓,渴饮门冬自一瓯。
喜报灯花知底事,玉虫连夜缀钗头。
西窗风露不禁秋,时数微萤几点流。
识字故应甘寂寞,著书初不为穷愁。
倦横如意方三鼓,渴饮门冬自一瓯。
喜报灯花知底事,玉虫连夜缀钗头。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西窗前的景象与诗人细腻的情感。首句“西窗风露不禁秋”以简练之笔勾勒出秋夜西窗前清冷的氛围,风露交加,不禁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替。次句“时数微萤几点流”则通过微小的萤火虫在空中飘流的形象,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幽远的意境。
接下来,“识字故应甘寂寞,著书初不为穷愁”两句,诗人借由对读书与写作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并非出于逃避现实的困境,而是内心深处的自我满足与精神寄托。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
“倦横如意方三鼓,渴饮门冬自一瓯”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之时,或是在思考或是阅读,直至三更时分才感到疲倦,但内心却依然充满活力。渴时,他自饮门冬茶,既解渴又养身,体现了诗人生活的雅致与对健康生活的重视。
最后,“喜报灯花知底事,玉虫连夜缀钗头”以生动的比喻,将灯花比作玉虫,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灯花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灯花的绽放,或许预示着某种好消息的到来,而“玉虫连夜缀钗头”更是将这份喜悦具象化,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
清明过后,渐愁春怀抱。小白蔫红故相恼。
正梨云坠粉、桃雨霏香,才开处、又被蝶喧蜂闹。
芳名呼姊妹,绝似婵娟,顾影相怜惜娇小。
最好是轻阴、作煖烘晴。更添得、晚来斜照。
且莫负、东风赏花期,便百罚深杯、也须判了。
乍试生衣,犹倚单枕,晓窗清梦初残。
香篆萦青,重扉静掩双环。
娇痴鹦鹉玲珑语,唤云英、移近阑干。
卷疏帘,翠雨如烟,一片迷漫。
瘦人天气人憔悴,任脂零粉腻,明镜慵看。
燕子来迟,小楼空贮春寒。
闲愁只在垂杨里,被东风、吹上眉端。
凭妆台,细字蚕眠,写遍冰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