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枥丹霞外,遮园焕景舒。
行云泛层阜,蔽月下清渠。
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
花落春莺晚,风光夏叶初。
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
独有狂歌客,来承欢宴馀。
伏枥丹霞外,遮园焕景舒。
行云泛层阜,蔽月下清渠。
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
花落春莺晚,风光夏叶初。
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
独有狂歌客,来承欢宴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庄宴集图景。开篇“伏枥丹霞外,遮园焕景舒”两句,以壮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设定了一个隐秘而美丽的山中园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遮蔽的园林与开阔的丹霞形成鲜明对照,营造出一种既幽深又辽阔的意境。
接下来的“行云泛层阜,蔽月下清渠”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溪流潺潺、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行云”和“泛层阜”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云的飘逸与山的层叠,更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蔽月下清渠”则以静谧的夜色衬托出溪水的清澈,增添了一份宁静。
诗中的“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两句,转而描写了宴集的热闹与欢快。赵瑟为古代乐器之一,其声音悠扬悦耳;燕裾则是轻盈飘逸之物象征,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宴会上人们的愉悦心情和高雅举止。
随后的“花落春莺晚,风光夏叶初”两句,则是在时间的流转中捕捉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美。春天的花朵纷纷飘落,而夏日的绿意却刚刚展开,这不仅是对景物变化的观察,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流转的感慨。
“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两句,以精美的辞藻和高雅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文人的高洁品格。其中,“良朋”指的是品行高尚的情投友人;“兰蕙”、“雕藻”、“琼琚”则是形容美好和纯净事物的词汇,通过这些比喻,诗人传达了对真挚友谊的赞扬。
最后,“独有狂歌客,来承欢宴馀”两句,则突出了诗中的主人公——一位狂放不羁的歌者,他以其特立独行的风姿,在这山中宴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这里的“独有”强调了这位歌者的个性与众不同,而“来承欢宴馀”,则显示出他对朋友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以及季节更迭等方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艺术氛围的宴集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和真挚友谊的无限眷恋。
试问平生,几番见、中秋明月。
今老矣,一年紧似,一年时节。
底事层阴生障碍,不教玉界冰壶彻。
莫姮娥、嫌此白头翁,心肠别。风动处,浮云揭。
云绽处,清光泄。倩何人扫荡,大家澄澈。
且掉悲欢离合事,相逢只怕尊中竭。
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
绮縠团成,珠玑搦就,极目灯火楼台。
七子八仙三教,耍队相挨。
管箫笙簧相间斗,远如声韵碧霄来。
环千炬,宝栅绛纱,云球雾衮交加。
千里人笑乐,游妓合、脂尘香霭笼街。
尽道今宵节物,天与安排。
晚来风阵全收了,夜阑还放月儿些。
休辞醉,长愿每年时候,一样情怀。
乐天何爱咏,尧夫非好吟。
愧乏康济术,粗怀饥溺心。
弥旬雨翻屋,耄倪泣苍䫒。
微臣职刍牧,痒痛入肌深。
行若负刺芒,坐如隐毡针。
再拜告神明,寸心秉坚金。
蠲租还已债,议狱并弛刑。
但求讲实政,何暇竞虚名。
天威咫尺临,昏翳忽开明。
宿苗既丰硕,稚秧靡飘淫。
阿香亦效灵,排阴吐洪音。
推出太阳辉,天外旋收声。
老守宽近忧,浊醪呼客斟。
客有劝翁归,前身岂傅霖。
难唤林逋伴客游,占春亭畔独夷犹。
一花两蕊意方远,三岛十洲香已浮。
清晓园林霜似练,黄昏栏槛月如钩。
若还说著和羹事,只恐渠侬笑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