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瓢笠自飘然,遥向西湖觅梵天。
坛上万僧昭庆刹,寺中千佛净慈筵。
传灯共挟西来侣,绽衲重寻北去缘。
便欲辞家同出世,秪今摩诘病沉绵。
一肩瓢笠自飘然,遥向西湖觅梵天。
坛上万僧昭庆刹,寺中千佛净慈筵。
传灯共挟西来侣,绽衲重寻北去缘。
便欲辞家同出世,秪今摩诘病沉绵。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颙上人的僧侣,即将前往临安游历的情景。诗人以“一肩瓢笠自飘然”开篇,生动地刻画了颙上人独自背负行囊,轻盈自在的形象,仿佛他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由飘逸。
接着,“遥向西湖觅梵天”,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颙上人远赴西湖,寻找佛教圣地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坛上万僧昭庆刹,寺中千佛净慈筵”,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颙上人所到之处的庄严景象,无论是万僧齐聚的昭庆寺,还是千佛供奉的净慈寺,都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暗示了颙上人将在此处进行深入的修行和学习。
“传灯共挟西来侣,绽衲重寻北去缘”,这两句描述了颙上人在旅途中与来自西方的僧侣共同传灯,以及他重新寻找北方旅程的意义。这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表达了颙上人对于佛法探索的执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最后,“便欲辞家同出世,秪今摩诘病沉绵”,诗人以颙上人想要辞别家庭,与世隔绝,投身于佛教事业的意愿,以及对另一位著名僧人王维(字摩诘)因病缠身无法同行的惋惜,表达了对颙上人决心和牺牲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颙上人游历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佛教的深厚信仰和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离别以及对未能一同前行的遗憾之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翻红卷未终,闻打寂时钟。
尽说他身在,唯应外国逢。
锡声归后夜,琴意满诸峰。
忆昨安禅处,湖云起白龙。
九歌讨群珍,遗此横道宝。
雪光射初月,静夜纤裳缟。
云护白珊瑚,风蜚碧龙脑。
招得湘娥魂,千年化瑶草。
昔闻月岩岩上月,无今无古无圆缺。
天无二日月有二,此岂鬼剔神剜出。
我从前月客帝京,月明忽苦虾蟆精。
尔时见天会事发,誓取妖蟆膏寸铁。
不知岩月当此时,上睹月食悲不悲。
我行过此三叹息,此月不食彼月食。
再拜山灵问川后,妖蟆到底受磔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