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戊寅岁,黄河两度清。
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
亘古理不泯,中天日转明。
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
丁丑戊寅岁,黄河两度清。
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
亘古理不泯,中天日转明。
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
这首《黄河清》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以黄河两次清流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期盼。
首句“丁丑戊寅岁,黄河两度清”,点明了时间背景,黄河在特定年份内两次清流,象征着某种特殊的历史事件或象征意义。接着,“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一句,将国家的存续比作圣人的存在,强调了国家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大宋王朝的深厚情感和对其复兴的渴望。
“亘古理不泯,中天日转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历史的规律不会消亡,就像天空中的太阳终会再次升起一样,寓意着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国家的光明终将到来。最后,“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表达了诗人对结束战争、实现长久和平的强烈愿望,希望在统一稳定之后,能够迎来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历史哲理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小床蕲簟展琉璃,窗外新篁一尺围。
正午云桥疏雨过,冬青花上蜜蜂归。
心蟾光朣朣,性静湍不起。
悠哉小天地,万化渺无蒂。
清苕半洚水月庵,碧蟾夜夜先清涵。
曩曾借榻坐凉树,细数秋毫窥夜潭。
犹来清圆捉不得,何地容兹老豪逸。
脩名与月俱不死,衮衮东流几时息。
乡来万州赋此诗,寥寥百岁无此奇。
诗在天西锦官寺,珠璧照人觉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