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河清》
《黄河清》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丁丑戊寅岁,黄河两度清。

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

亘古理不泯,中天日转明。

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

(0)
鉴赏

这首《黄河清》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以黄河两次清流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期盼。

首句“丁丑戊寅岁,黄河两度清”,点明了时间背景,黄河在特定年份内两次清流,象征着某种特殊的历史事件或象征意义。接着,“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一句,将国家的存续比作圣人的存在,强调了国家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大宋王朝的深厚情感和对其复兴的渴望。

“亘古理不泯,中天日转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历史的规律不会消亡,就像天空中的太阳终会再次升起一样,寓意着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国家的光明终将到来。最后,“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表达了诗人对结束战争、实现长久和平的强烈愿望,希望在统一稳定之后,能够迎来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历史哲理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夏昼小雨

小床蕲簟展琉璃,窗外新篁一尺围。

正午云桥疏雨过,冬青花上蜜蜂归。

(0)

夏初郊行

晴雨天难测,寒暄气未齐。

连村多绿树,终日啭黄鹂。

田水冲塍断,山云着地低。

偶随农叟语,不觉过桥西。

(0)

和知宗喜雨·其二

赫赫炎官未退藏,祈禳已尽别无方。

忽施润泽环千里,再使荣华及百昌。

未问民天无欠阙,且欣心地得清凉。

一杯预作秋成庆,草草盘飧不用装。

(0)

义鉴堂画像赞

魁梧轩昂,耿介孤洁。大珠缟夜,轻云拂月。

作成泼天问端来前,只似钉头难于敲折。

东山发源,双峰卷衣。把大苏狂澜,障而东之。

微此老孙子,已而已而。

(0)

苏叔党所作兰蕙

风雅传衣到小坡,笔头分外得春多。

佩寒帐冷空遗恨,澹写孤芳续九歌。

(0)

水月庵

心蟾光朣朣,性静湍不起。

悠哉小天地,万化渺无蒂。

清苕半洚水月庵,碧蟾夜夜先清涵。

曩曾借榻坐凉树,细数秋毫窥夜潭。

犹来清圆捉不得,何地容兹老豪逸。

脩名与月俱不死,衮衮东流几时息。

乡来万州赋此诗,寥寥百岁无此奇。

诗在天西锦官寺,珠璧照人觉形秽。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