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戌六月十四日月食过半七月十四日抵广信月岩有感而作》
《甲戌六月十四日月食过半七月十四日抵广信月岩有感而作》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古风

昔闻月岩岩上月,无今无古无圆缺。

天无二日月有二,此岂鬼剔神剜出。

我从前月客帝京,月明忽苦虾蟆精。

尔时见天会事发,誓取妖蟆膏寸铁。

不知岩月当此时,上睹月食悲不悲。

我行过此三叹息,此月不食彼月食。

再拜山灵问川后,妖蟆到底受磔否。

(0)
鉴赏

这首诗以月食为引子,展开了一段对自然现象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俞德邻在甲戌年六月十四日月食发生时,感怀于月之变化,进而联想到人生世事的无常。他将月视为自然界的象征,通过月的圆缺来隐喻人生的起落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诗中提到“昔闻月岩岩上月”,表达了对过去月相变化的回忆,接着指出“无今无古无圆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永恒变化。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天无二日月有二”的现象,似乎在质疑或探讨宇宙法则中的独特之处,或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我从前月客帝京”一句,透露出诗人曾身处繁华都市,面对月明却遭遇“忽苦虾蟆精”的困扰,这里的“虾蟆精”可能象征着某种邪恶力量或内心的恐惧。诗人誓言要“取妖蟆膏寸铁”,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

“不知岩月当此时,上睹月食悲不悲”则转向对月岩上月相的直接观察,表达了对月食现象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面对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内心是否感到悲伤或平静。

最后,“我行过此三叹息,此月不食彼月食”强调了诗人对月食现象的多次感慨,以及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月相变化的反思。通过“再拜山灵问川后,妖蟆到底受磔否”这一句,诗人不仅向自然界的神灵表达了敬意,也表达了对邪恶力量最终得到惩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宇宙、道德与邪恶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法则与人类行为之间复杂互动的反思。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小茅山书屋

小结茅山屋数椽,藏书却笑米家船。

长檐不解荫歌舞,净几偏宜阁简编。

蝌蚪影涵春雪里,伊吾声落晚风前。

遥看翠竹苍松外,时有虹光夜烛天。

(0)

五月初四日游永乐寺次联句韵呈同游冯雪湖魏邦直牧时庸诸君

乘兴聊同汗漫游,江边人诧谪仙舟。

山围上刹昙花杳,地近中天颢气浮。

镜水风流真未减,兰亭禊事合重修。

坐来顿觉烦歊净,却讶松涛万壑秋。

(0)

寒夜吟

冬夜何漫漫,展转不得曙。

山城送寒更,长短杳难数。

忆昔趋朝时,夙夜畏迟误。

梦中惊觉来,颠倒著衣屦。

如今足晏眠,饱食惭逸豫。

祖生闻鸡鸣,慷慨忙起舞。

志士不忘公,而我已衰暮。

寒灰宁复燃,颓墙讵堪圬。

末命孤重托,何以报殊遇。

拥被一酸吟,枕席泪如注。

(0)

瓜果四首·其一

镇心齐剖绿沉瓜,翡翠冰融月一牙。

更有甘芳黄玉软,囊驼筐篚贡天家。

(0)

雷雨

终年无雨湿荒郊,气脉难腾地太高。

偏是新苗经未惯,农夫原不望春膏。

(0)

赤金峡道中作·其一

王事程严敢惮劳,旅怀秋气两萧骚。

官邮出塞逢迎少,戍堠缘冈结构牢。

风挟塞沙尤觉烈,日来空碛不能高。

声灵震叠天山外,绝徼弓檠尽自韬。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