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
轻舟溯源进,别墅与清皆。
古木湿全体,时花香到荄。
问予安寄畅,观麦实欣怀。
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
轻舟溯源进,别墅与清皆。
古木湿全体,时花香到荄。
问予安寄畅,观麦实欣怀。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中的惠山之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以及内心的愉悦之情。
首联“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开篇即点明主题,春雨绵绵,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的恩赐,而惠山的景色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宜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雨赋予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惠山美景的赞美。
颔联“轻舟溯源进,别墅与清皆”描述了诗人乘坐小舟沿河而上,探寻源头的过程。这里的“轻舟”不仅指船只,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轻松与自由,而“别墅与清皆”则暗示了沿途所见的别墅环境清幽,给人以宁静之感。
颈联“古木湿全体,时花香到荄”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古树苍翠,雨水使得树木更加生机勃勃;时令花卉散发出阵阵香气,直至根部,营造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氛围。
尾联“问予安寄畅,观麦实欣怀”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他询问自己是否能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寄托与畅快,同时看到成熟的麦穗,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满足。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游记之作。
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
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
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
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
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
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
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
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
美人多恨颦双眉,眼波秋水增清奇。
天然此石巧相似,儒生作砚声酸嘶。
横云惨淡远山碧,犹带深闺画时色。
金坚玉润月轮圆,笑杀世间铜雀渴。
十年提挈随拙翁,相携谪堕溪山中。
窗明几净日相对,风露夜永灯光红。
毛颖陈玄用功处,发秃肌销留不住。
与君长此结幽欢,我自多言子无语。
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
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
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
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
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
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
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
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
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
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
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
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
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
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
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
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
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
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
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
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
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
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
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
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
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
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
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
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
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
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
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
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梦礼僧伽大士》【宋·周紫芝】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https://shici.929r.com/shici/txW2vjUKE.html